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大信息 > 正文

2014年西安人大信息第二十三期
发布者:赵东洋    发布时间:2015-03-26    来源:西安人大

23

(总第323期)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141218

 

关于科技人才培养引进

情况的调研报告

蓝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均锋

 

为进一步掌握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及使用情况,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蓝田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深入县卫生局、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据县人社局2013年年底统计,蓝田县大中专以上学历且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176人(其中各类专家18人)。按学历分:大学专科以上的6949人(其中研究生19人),大学专科以下的1227人;按专业技术职务分:高级职称564人(其中正高级职务30人)、中级职称3558人、初级职称4054;按专业类别分:农业技术人187人(其中高级7人、中级46人、初级134人),卫生技术人才1173人(其中高级46人、中级226人、初级901人),教育教学人才5497人(其中高级463人、中级2771人、初级2263人),工程技术人才522人(其中高级28人、中级214人、初级280人),其他科技人才797人(其中高级20人、中级301人、初级476人)。

2011年至2013年,全县振兴计划招聘专业技术人才178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380人,免费师范生23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卫生类本科48人,卫生、教育、农业进校招聘研究生12人;同期调出我县56人,自愿辞职18人。2014年,前4个月辞职人员6人。流出人才中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较多,教育系统比较突出。

二、引起培养科技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一)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县政府十分重视科技人才引进工作,每年设立岗位招聘,并积极实施振兴计划和免费师范生定向招聘。县教育、卫生、农业系统主动到各大学现场招聘,缓解科技人才紧缺现象。总量上看,全县专业技术人员2004年的5675人增加到2013年的8176人,增长了44.1%;职称上看,高级职称人才比例由2004年的3.5%增长到2013年的6.8%,中级职称人才比例由2004年的35.3%增长到2013年的43.0%,初级职称人才比例在逐年下降;从学历上看,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才由2004年的58.7%增长到2013年的84.9%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才比例逐年下降。

(二)加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县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训力度,利用进校、委培、专题讲座、自我深造等形式培养科技人才,补充知识,拓展视野,提升水平2011年,建立了继续教育制度,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技术职务晋升和考核相结合,对全县科技人才实行全员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截止2013底,累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17568人次。

(三)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才

县政府制订了《蓝田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意见》、《蓝田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办法》,对基层一线科技人才在评定职称、津补上实行倾斜,对实验、推广科技成果成绩显著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在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体现“优级优酬、多劳多得”,对山岭地区从教人员执行岗位津补贴制度,对山岭地区从医人员设立奖励基金,稳定基层队伍,调动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存在缺编现象

从教育、卫生、农业系统的实际情况看,都存在缺编现象,教育、卫生系统尤为突出。教育系统编制数为6233人,实际在册教职工为6064人,缺169人;每年因年龄老化等自然减员200人以上,而近两年实际招聘不足140人。卫生系统编制数为1918人,实际人数1322人,缺596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缺编512人,镇卫生院缺编84人),与国家规定千人拥有执业医师0.62人,注册护士0.58人相差更远。目前,卫生系统还有一些医疗科室专业技术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状态。农业系统虽然不缺编,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种子管理站没有一名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总体情况看,都存在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问题。

(二)高层次人才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我县科技人才偏少,高层次人才更少,行业带头人短缺。目前,教育系统具有高级以上职46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4%;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81.92%,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77.26%,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只达到4.88%。卫生系统高级职称人员4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9%;大学本科10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5%,与公立医院30%的目标相差甚远,特别是五官科、针灸、中医外科、药学等专业高级人才断档,没有学科带头人;乡村医生年龄偏大且学历低。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187人,全日制农业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仅1人,高级职称仅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7%,严重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三)人才竞争处于劣势,优秀人才外流较多

由于县经济基础薄弱,工资福利待遇低,山岭地区多,自然环境较差,加之人才引进过程中受到政策、编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紧缺岗位报考人数达不到比例不能开考,甚至指标作废。因此,优秀人才的引进相对比较困难。县每年考入大学本科以上学生不在少数,但自愿回蓝田工作的优秀人才却廖廖无几。一些优秀人才引进后,思想不稳定,和周边同学比工作、比环境、比待遇,最终选择了自愿辞职或放弃。有些优秀人才把县当作流出平台,职称晋升后,就想跳槽到大城市发展2014年前4个月就有6人辞职,人才流失。

(四)激励政策不健全,人才队伍作用发挥不明显

由于县财力困难,缺乏系统完善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差别不大,工作单位环境好坏待遇差别不大,不能很好地调动科技人才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地挖掘潜力,发挥高科技人才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几点建议

(一)增强人才意识,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科技人才工作,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制定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把人才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优化政策环境,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建设,完善已制定的《蓝田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意见》、《蓝田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办法》,制定出台《蓝田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配套、上下衔接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尤其是在教育、卫生、农业、企业等人才缺乏系统,继续开通“绿色通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填补编制空缺。

(三)重视人才资源,建立人才使用有效机制。一是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按照德才兼备、量才而用的用人标准,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在岗技术人才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补充知识,提升能力。三是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体现“多劳多得”,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重点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实行保障激励,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凡在县内购房和到山岭艰苦地区工作的人员,制定补贴政策,提高津补待遇。为科技人才创建舒心的工作环境,搭建工作平台,激发工作热情,发挥聪明才智。

(四)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把人才投入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的增长逐年有所提高,使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得到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多元化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