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大信息 > 正文

2014年西安人大信息第九期
发布者:赵东洋    发布时间:2015-03-26    来源:西安人大

9

(总第309期)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14728

 

 

雁塔区人大常委会

调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雁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张雅舟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全区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教育,近期,雁塔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驻会委员及区人大代表调研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组深入区教师进修学校、市四十五中等10所中小学,察看了各学校基础设施等情况,听取了教育局和有关学校负责人的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底,雁塔区共有基础教育和职业高中学校283所,其中幼儿园161所,小学69所,初中18所,普通高中25所,职业高中10所,在校(园、班)学生174831人,教职工14610人。办学性质主要有:公办、企事业办学和民办三种。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55%;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比例达99.54%;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为62.7%,其中一本上线率为47.4%。区内拥有省级示范高中3所,省级标准化高中12所;市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省级示范小学4所,市一级小学7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2所,市一级幼儿园12所。2012年,雁塔区在全市率先创建陕西省“双高双普区”,并成为全省唯一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的区县,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区县。

近年来,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逐年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

1增加资金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一是坚持新增财力20%用于教育,近三年来全区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47983万元,实现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全部用于学校硬件建设和弥补经费不足。二是中央、省、市、区财政拨付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共20239.55万元,全部经由财政专户拨付到校。20112012年全区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补助,小学和初中由每生每年260元和320元提高到了800元和1000元。近三年,共投入20239.55万元用于义务段免杂费、补公用经费、免课本费(区内农业户籍、城镇低保户)、补寄宿生生活费资金。共投入3456.25万元实施了义务段“蛋奶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74所。三是共投入4409万元用于改善区内远郊或薄弱学校各类硬件设施,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得到均衡配备

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一是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接收安置免费师范生、从外区县调入等方式补充200多位教师为雁塔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特别是加强了区内远郊或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二是每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72学时培训,通过国家、省、市、区各级师资培训,促进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并完成了全区体、音、美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建立健全了校本研修工作制度,提升教师学历,使全区95%以上学校已达到独立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引导教师在任教学科上不断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使全区中学专任教师86.52%具有本科上学历,小学专任教师97.97%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三是通过大学区管理制,促进教师常驻性、短期性交流,参与大学区其它相关活动,优化教师队伍配置。四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帮扶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区共有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8人;陕西省特级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等156人;西安市模范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296人。

3实行了“大学区”管理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区教育部门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从学校布局、教具配备、人员素质、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将辖区87所中小学设置为4个紧凑型和27个松散型大学区,借助名校资源搭建平台,联合办学。先后投入改革配套资金1353万元,专门用于各大学区硬件设施改善、共享平台建设、教研活动开展和师资交流奖励等。二是通过交流分享先进理念、名师能手、设施设备等,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学区内学校互信互帮、交流融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办学差距,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使中小学办学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推动各中小学之间的帮学,共建共赢,促进全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校布局不尽合理。由于原有小学数量多、规模小、教学点分散,部分地区中小学密度过大,有的学校甚至是一路之隔,比如电子正街为中心的电子城地区,在3条相邻的主干道上就分布了13所规模不等的中小学,急需优化整合、提高标准。

二是大班额的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几个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和城中村改造,辖区内新建、插建楼盘较多,大多未按要求配建学校,造成我区部分热点学校生源压力巨大、大班额现象突出,在个别热点学校,如翠华路小学个别班级已达76人。管理难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安全造成隐患,家长担忧,老师操心。

三是政府办优质教育资源欠缺。从绝对数来看,我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位列省、市前排。但从相对数来看,省示范和市一级小学仅占全区小学总数的15.9%,普通高中、省级示范和省级标准化高中仅占60%,且大多数为事业办学或民办学校,政府办学在优质教育资源中所占比重很少。

四是部分政府办学校条件还有待改善。大部分政府办学条件不如驻地企事业和民办学校,一些远郊农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如:付村小学、区52中等不通公交车),全区现有学校的食堂中还有16所不符合有关规定,给老师和学生就餐以及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再加上老师的职称晋升相对缓慢、激励机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偏远学校老师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留不住优秀人才。

五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存在。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区政府通过各种形式为公办中小学补充了一批教师,缓解了教师缺编的现象。但是,随着各中小学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自然减员,目前我区政府办学校仍然存在中学超编、小学缺编的现象,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员现象尤为突出,财会、校医和小学语、数等学科上,专业教师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三、对今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经费投入、硬件设施、教师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推进,逐渐扩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继续逐年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重点扶持偏远及薄弱学校,在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设施的前提下,实现城中学校和偏远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借助教育信息化等手段缩小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差距。

2逐步改善偏远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一是加强同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区属学校教师支持,同时着力改善教师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教师待遇;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和奖励基金,在评优、晋级等方面向长期坚持在偏远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对到偏远学校任教的教师可用专项奖励基金予以补助,随工龄逐年增加。三是在落实好原有教师培训计划的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师范院校众多的优势(如陕西师范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加大同高等院校之间的协作交流,进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理念培训等,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鼓励城区与偏远学校对口帮扶。鼓励城区与偏远学校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或挂职锻炼。通过对口帮扶等措施,稳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均衡发展。继续加大校长和优秀教师轮岗力度,实行教师交流机制,把到偏远任教经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

4结合城中村改造,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科学规划布局义务教育学校,重点加强中心校区和规模较大的重点学校建设,使之达到标准化要求,改善偏远学校软硬件设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及管理力度,逐步提高偏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生均占用经费标准,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快城区薄弱学校改造步伐,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必须与学校配套建设同步进行。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

5继续探索完善大学区教学。继续探索完善“大学区管理制”教育模式,改善各大学区硬件条件的同时,理顺各大学区的教育体制机制,凸显教育特色,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区域间、校际间办学差距,提升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创建更多示范化学校,促进全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