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西一路街道第三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设发展情况
西一路街道第三人大代表工作室位于西安市北新街兴乐社区,工作室面积 20 平方米,活动室面积 40 平方米。目前,驻市级人大代表 3 名,区级人大代表 8 名。近年来,该代表工作室充分发挥“连心桥、充电站、智囊团、视察员”作用,搭建起政民沟通的良好平台。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发挥“连心桥”作用,让民意更加畅通。探索建立专题接待、主题接待等制度,严格落实“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要求,建立了“发布预告、现场接待、梳理反馈、办结回复”的接待流程,重点围绕“我为发展献一策、我为选区建一言、我为选民办一事、我为群众解一难”的“四个一”活动载体。区人大代表、陕西数智医疗养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雒萍在区人代会西一路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建议在辖区试点进行适老化改造工作,随后,工作室策划了“给老人一个安全的家”公益众筹项目。通过联合腾讯公益众筹以及动员辖区驻地企事业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居民群众等集体募捐的方式筹措资金 27 万余元,用于 114 户独居老人适老化改造,其中辖区人大代表出资达 14 万元。改造期间,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召开了适老化改造项目征求意见会,代表们还提出了完善采购流程、明确维修维保时间、确保材料质量等意见建议。持续开展“三联四进五带头”活动,收集到关于“城市有机更新、社区公共服务、矛盾纠纷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建议和认领社区微心愿,代表工作室成为了政民沟通的“连心桥”,成为展示人大代表风采的良好窗口。
二是发挥“充电站”作用,让履职更有底气。年初,代表工作室列出年度的学习方案,详细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等,通过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组织代表集中学习 2 次。同时,在代表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联合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成立了西一路街道法律宣讲普及站,实行“一核五化”公益律师进网格项目,并选聘 8名律师编入 8 个社区网格,为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居民宣传《宪法》《代表法》及各项惠民政策,解答居民疑问,促进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另外,依托代表工作室制定了代表学习周活动,开展业务培训,在每次组织的执法检查、集中视察前,统一组织代表进“家”入“站”,开展会前集中学习。通过制度化、常态化、多层次的学习培训,持续增强代表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三是发挥“智囊团”作用,让社区更有温度。兴乐社区是西一路街道人口最多的大型综合社区,老龄人口和学龄儿童约占常住人口的70%以上,仅靠社区 10 名工作人员和固定的社区公共服务资金,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区人大代表、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强萃萍的建议下,联合驻地的陕西省慈善协会,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尚善社区公益基金”,开办“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实体化公益超市 2 个。基金设立 2 年多来,线上线下募集善款,帮扶困难群众 360 余户 1000 余人,发挥了汇集驻地资源、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居民需求、助推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大代表走访调研中,发现存在辖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不完善、居民群众家具家电维修需求多的问题,工作室通过整合“能工巧匠”的方式,打造了“乐修匠”为民服务品牌,由辖区人大代表、陕西绿色原点环保宣教中心负责人杨雄承接运营,为居民群众提供家电维修服务 4000 多单,惠及居民 3500 余户,有效解决了居民群众对市场维修公司不信任的情况,树立了“乐修匠”维修品牌。此外,在有关人大代表的建议下,兴乐社区还策划了“尚善学苑”服务项目,累计为 9000 余名青少年儿童提供课后和寒暑假托管服务,有效缓解了青少年儿童教育发展有关问题。
四是发挥“视察员”作用,让发展更有质量。兴乐社区辖区内有 5 家三甲医院,长期以来,从全国各地前来看病就医的流动人口,扎堆居住在后宰门附近的老旧居民小区,给社区服务和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针对兴乐片区的转型升级问题,代表工作室三次组织代表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建设西五路国际医疗产业聚集区,发展康复医疗产业的前瞻性建议。在视察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尚朴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中,提出了着力构建“街道—社区—居家”三级养老服务模式,打造短期托养、文化康养、数字智养的服务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