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2011 > 会刊公报 > 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报告的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发布者:朱健     发布时间:2011-12-27    来源:西安人大

——2011126在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安办主任 王育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2011年西安世园会食品安全保障情况进行了检查。325,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我市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会后向市政府印发了《报告》。为了落实《报告》精神,市政府分别召开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组织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析讨论《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结合《报告》提出的几点建议,研究工作措施,部署相关工作。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加强领导、理顺体制,夯实各级政府食品安全责任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经常到一线视察食品安全,对相关问题作重要批示;副市长岳华峰、李秋实、朱智生、韩松、张宁分别带队检查食品安全。今年以来,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食品安全工作,3月份特别安排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检测体系、法规体系、监管能力建设等四大调研课题,为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二是调整加强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今年7月,市政府调整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食安委)组织机构,加强了组织领导,由常务副市长岳华峰任主任,分管副市长李秋实、朱智生、韩松、张宁任副主任。在原有18个食安委成员单位的基础上,增加市编办、市城管执法局为成员单位,对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进行了分工和明确,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设。单独设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安办),明确其作为市食安委的办事机构,承担市食安委的日常工作。增加市食安办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由市政府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副秘书长任办公室主任,加大了对各监管部门的协调处置力度;印发了《西安市食品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制度》《西安市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工作制度》《西安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制度》等七项工作制度和规定,确保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

  四是建立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进一步充实区县食安办力量,市编办根据区县工作实际为每个区县食安办增加23名行政编制,区县食安办按市政府的时限要求,将在年底前全部设立到位。同时在街办(乡镇)设立食品安全办事机构和专职人员,并将食品安全工作延伸到社区和行政村,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督有力、运转顺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目前由于区县换届,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是进一步完善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制度。结合年初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量化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议内容和细则,制定并下发考核方案。并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要求,重点对执法监管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进行督查督办,进一步夯实各级政府的食品安全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重拳出击、联合执法,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部署,围绕我市食品安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开展了迎世园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打击食品违法添加行为、“瘦肉精”、三聚氰胺问题乳粉、猪肉和辣椒制品、“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市政府先后7次在《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等媒体刊登公告,向社会公布了相关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并实施首问负责制,鼓励社会对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举报监督,并设立300万元举报奖励资金,鼓励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全市已发放举报奖金41.6万元。截止目前,接到群众各类投诉举报及咨询电话1000多个,日接待量近20个,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并解疑答惑900余次,群众满意率达98%,市食安委办转办投诉举报128余起。

  二是及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针对部分媒体报道的“肉精粉”问题,市食安办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市场进行排查,并邀请专家撰写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科普文章在媒体上予以刊登,正确引导舆论,指导群众科学消费。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对媒体报道的“问题菠菜面”、“玉米淀粉做米线用工业硫磺熏白”、“鸭肉变牛羊肉”等事件开展联合调查。配合省商务厅全力查处“临潼区西泉非法屠宰场注水生猪事件”,一举端掉临潼区西泉非法屠宰场,现场查获注水生猪39头及一批违法加工设施设备。特别是在4月份媒体报道“8吨工业盐流入市场”之后,迅速对该批问题盐的来源进行全环节排查,追根溯源,控制相关人员,经质量检测,该批盐为不加碘的可食用盐。在查处中市食安办第一时间上报查处工作信息,使突发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

  三是重点查办问题食品安全案件。截止10月底,全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4734人次,车辆3236台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万余家次,取缔各类黑窝点233个,取缔无照或违规食品经营户、餐饮单位和小餐饮店674家;受理投诉举报3000余起,立案645起,查处623起;查获和监督销毁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67581公斤;没收违反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46桶及非食品添加物4161公斤;查处台湾问题饮料448听;查获并无害化处理病猪3000多头,销毁问题猪肉2068公斤,监督下架济源双汇肉制品约10.2吨,召回济源双汇肉制品30余吨。

  三、统筹谋划、探索创新,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一是出台地方管理办法消除监管空白。针对西安市食品行业业态多、管理法规尚不健全的实际,由政府指导,市食安办牵头,各食安委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监管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下发了《西安市学生校外托管就餐休息场所食品安全和住宿卫生管理办法(暂行)》、《(城区)小餐饮店食品安全“五化”标准规范》、《(郊县)小餐饮店食品安全“五化”标准规范》和《散装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规范和办法。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禽类产品“持证挂标”入市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处置纳入餐饮服务许可内容,提高餐饮服务申请单位在环评等方面的审查标准和要求,确定4家经环评批准登记注册的废弃食用油脂加工企业作为餐厨废弃物定点收购企业,建立废油脂收集处置良性循环机制。在全市推行“一票通”及乳制品监管、食品添加剂销售、废弃食用油脂产出物备案登记、超市购物车(篮)消毒等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了豆芽及放心早餐生产加工监管职责,进一步理顺和弥补了食品安全各环节存在的监管空隙。

  二是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惠民工程建设”。陈宝根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稳步推进“放心馒头工程”、“放心早餐工程”实施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放心蔬菜”工程和“放心豆制品”工程。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清理一批无证照、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豆制品小作坊,另一方面,对有基础、有市场、符合生产条件的豆制品小作坊纳入规范管理并严格监管。同时出台政策,扶持大型企业,带动全市蔬菜和豆制品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给全市群众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食品。

  三是统筹规划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全市16家获证乳制品生产企业重新审核,淘汰不达标企业6家,7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面落实驻厂监督,严格抽检和电子追溯系统;积极推进中小餐饮连锁化,大型餐饮中心厨房规模化的进程,加大对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和优质名牌产品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实现食品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四是着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建设。强化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措施,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由工信部门牵头,加快推进全市食品企业诚信建设,按照省食安办制定的食品安全放心企业创建办法,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县(区)、放心企业创建活动。并于年底前,建立监管企业诚信档案,建立违法生产企业、经销商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将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驱逐出食品行业。

  五是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密切结合。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猪肉和辣椒制品等专项整顿,确保全面完成专项整顿任务。选择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食品安全和小摊点、小餐桌、小作坊、农家乐等小餐饮的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重点。对于目前法律法规尚未明确的监管空白和监管交叉,由市食安委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职责,落实监管主体和监管责任,确保无缝衔接。

  六是对违法违规案件形成高压打击态势。严格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严厉惩处违法企业,各监管部门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将在第一时间通知企业所在地公安机关,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证据保全和侦查工作;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依法加快立案侦查,集中力量侦破食品安全案件,重拳出击,重典治乱,及时曝光典型案件,提高查办效率,形成高压打击态势。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是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把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加大对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日常监管经费的投入力度,今年累计投入约1000万元强化检测能力建设,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农业部门投入34万建设了11个标准化奶站,水务部门新建两个水产品监测室,使全市3个一级水产品批发市场全部实现水产品市场准入。各级各部门还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从领导班子和专业执法队伍上给予加强,优化行政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监管队伍,保障新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是有效提升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处置,树立主动防范、及早介入的意识,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并及时引导舆论媒体,做到快速核查、及时回应、实事求是。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处置演习演练,提高快速处置能力反应能力。

  三是组建西安市食品安全专家智囊团。充分利用我市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有效发挥食品安全技术咨询机构和专家的技术指导作用,市食安委及主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分别组建食品安全专家组。完善我市食品安全决策机制,着力提升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四是积极筹划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结合“四大调研课题”对全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技术人员、检测设备、检测项目等进行调研,并借鉴学习其他副省级城市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的管理模式,按照统一、高效的原则,统筹建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食品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监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食品药品认证、受理群众举报投诉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为提高我市食品检验检测、排查鉴定有毒有害物质、研判评估食品安全形式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成功地保障了世园会食品安全。世园会期间,我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严格按照《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执行委员会安全保卫和应急组总体工作方案》要求,科学部署,密切配合,有序推进,为园区游客及工作人员提供用餐276万余份,圆满完成世园会食品安全保障各项任务,全面实现了全市食品安全状况可控、园区食品安全“零”事故的工作目标,全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世园会食品安全保障成效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及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政府赢得了荣誉,为西安树立了形象,也为我们今后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振了信心。

  五、广泛宣传、强化培训,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氛围

  根据不同阶段食品安全工作重点,通过培训教育、媒体宣传、举办现场宣传咨询等方式,面向人民群众、食品企业、执法人员开展多形式、广覆盖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一是每年6月份在全市开展深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举办现场宣传咨询,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二是在《西安晚报》开辟宣传专栏,重点对食品添加剂概念、作用、管理制度、监管成效和滥用风险等内容进行宣传,促进公众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消除消费误区和心理恐慌,增加社会知晓度,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常识、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的认识。三是加强对企业的诚信教育和守法经营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今年,全市共张贴印发《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2万余份,发放宣传资料31317份,悬挂横幅245条,媒体宣传33次,组织开展各类食品安全相关人员培训开展培训17场次、2566人次;开展各类经营户宣传教育200多家次;与餐饮单位签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660份,与食品经营企业签订《拒绝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承诺书》96份。6月中旬,市食安办组织在全市开展以“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系列宣传,为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回顾过去,尽管我市的食品安全保障和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做的工作离党和政府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监管,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努力创建与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相匹配的安全卫生、服务优良饮食环境,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