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大会会刊 > 正文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西安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发布者:赵东洋     发布时间:2015-03-26    来源:西安人大

2014124日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西安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会前进行了初步审查。会议期间,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于2014123日召开第十三次会议,对报告和预算草案做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2013年一般预算执行情况是:全市财政总收入902.5亿元,增长19.8%。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1.98亿元,完成预算的108%,增长26.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29.81亿元,增长22.1%其中,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09亿元,完成预算的115.7%,增长32.7%;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2.25亿元,增长25%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是全市基金预算收入514.34亿元,增长24.6%;全市基金预算支出508.59亿元,增长20.1%其中,市级基金预算收入408.33亿元,完成预算的160.8%,增长28%;市级基金预算支出395.33亿元,增长18.7%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是: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4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5.5%;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58亿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3年,市人民政府及其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2013年我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税收入形势比较严峻,主体税种增长乏力;二是财政支出矛盾突出,支出结构有待优化,支出进度还不均衡;三是财政改革和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市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根据市人民政府提出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64亿元,可比增长14%;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655.03亿元(代编数),增长19.7%。其中,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43.08亿元,可比增长14%;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79.55亿元,增长21.7%

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48.49亿元;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44.78亿元。其中,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75.1亿元;市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76.36亿元。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0.15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0.21亿元。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0.07亿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6.08亿元。

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建立了由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4类预算组成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另外,市政府将市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提交大会审查,表明了我市预算监督管理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体现了中央提出的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符合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2014年全市工作总体要求,主要指标安排和各项措施是积极可行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西安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西安市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

为确2014年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依法加大财政收入力度。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积极培植财源;依法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全面推进综合治税,坚决堵塞征管漏洞;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严格实行收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增加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投入,增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和县域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办事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三)积极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加快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严格执行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规定。加大审计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坚决制止各种违规行为。

(五)严格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管控工作,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规范政府举债程序,增加偿债准备金,增强防控、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