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大会会刊 > 正文

西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2年2月20日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者:朱健     发布时间:2012-05-25    来源:西安人大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西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书面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狠抓工作落实,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全市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的增长态势,生产总值达到3864.2亿元,增长13.8%,增幅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完成3352.1亿元,增30.2%。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5.2亿元,增长20.1%。工业生产稳中趋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12.6亿元,增速由1-2月的14.1%加快到全年的17.2%。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实现财政总收入649.9亿元,增长27.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8.5亿元,增长31.7%。外贸形势总体平稳,全市进出口总额125.8亿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58.04亿美元,增长9.2%,进口67.75亿美元,增长33.5%。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81元,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9788元,增长26.3%,实际增长19.6%。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宏观调控措施得力

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和预研预测预判,科学分析经济发展趋势,找准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协调予以解决。编制完成《西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8个专项规划,《纲要》荣获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创新奖”。科学编制《西安市产业发展规划及版图》和《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加强煤电油气运综合协调,全面完成春运、电力迎峰度夏等特殊时段要素保障工作。综合施策,物价水平高位回落。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年度顶点7.0%后,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6%。生产价格“剪刀差”缩小,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8%,生产价格“剪刀差”从一季度的8.1个百分点逐月缩小至全年的6.3个百分点。

(二)项目带动成效显著

重点项目实施顺利。全市各部门多方创造条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积极落实项目稽察制度,确保国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和质量安全。2011年,全市339个市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291亿元,完成年计划127%,超额完成全年重点项目目标278亿元。市财政预算内资金重点向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倾斜,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城建投资完成236.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西安铁路北客站、汉城湖环境综合治理等一大批项目建成,地铁二号线通车运营。第三污水处理厂二期全部完工,太华集中供热等工程顺利实施。日供水能力达到186.35万吨,年供气能力10.5亿立方米,供热面积5994万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大树栽植16300株,新增绿地770万平方米,完成科技西路等32条道路的绿化工程,南二环景观点亮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新行政中心室外景观绿化等工程完成。

(三)发展方式持续转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173.14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697.16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1993.91亿元,增长12.1%。五大主导产业1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963.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953.5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6%。文化产业发展快速,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0.7亿元,比上年增长31.4%。西安科技大市场注册各类科技组织8018家,全市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204.57亿元,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节能减排稳步推进。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3.5%,节能减排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北客站、国际港务区分布式能源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四)世园效应充分显现

在中央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积极参与,成功举办了有创意、有特色、水平高、影响大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178天,入园1573万人次,充分彰显了“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向世人展示了千年古都快速发展的新成就、绿色环保的新理念、开放自信的新形象。

在世园会的有力带动下,全市旅游人数和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百万人次,增长19.1%,创汇6.41亿美元,增长20.9%。接待国内游客6553万人次,增长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8.87亿元,增长32%,旅游业总收入530.15亿元,增长30.8%。世园对消费市场贡献突出。2011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1%,增速排在全省地市及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五)城乡统筹积极推进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2.04万吨,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全年改造中低产田6.6万亩,培训农民18.5万人次,引进推广农牧新品种35个,培育推荐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60家,旅游观光农业面积32万亩,接待游客680万人次,经营收入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9.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同时,农民收入增长加快。积极开展农村饮水、沼气、以工代赈、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千亿粮食提增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村镇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处理、污水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2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农村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极大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制定和完善《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意见和管理办法,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全市城乡统筹2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制定印发了《西安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重点领域各项改革有效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建立创投引导基金评审委员会,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出资2.1亿元,吸引外来资金18亿元,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省开展了首个“医药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工作,阎良区“县镇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外向型经济步伐加快,招商引资稳步提升。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05亿美元,增长28%,引进内资额1023.71亿元,增长22%。目前,80个世界500强企业已在西安设立了130个公司或分支机构。继续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对接与沟通。成功举办欧亚经济论坛以及一系列招商引资和合作活动,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果。第十五届西洽会项目签约和推介活动取得巨大成效,共签订项目316个,总投资额达3459.18亿元,比上届增长20%以上。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市民生支出达375.33亿元,增长43.6%,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较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制定民生工程建设类项目实施方案,涉及教育工程、住房保障工程等10大类826个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开工建设100所学前教育幼儿园,完成14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建成16所乡镇文化站、3个区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任务。市儿童医院、市红会医院西部急救创伤中心等项目均完成年度建设任务。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4%。全市住房保障共完成101697套(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缓解了中低收入居民和职工的住房困难。开展公共服务政策试点工作,被国家发改委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确定为中国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试点区域。

在肯定2011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市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工业规模较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产业聚集度不高,经济外向度不够,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稳物价任务较重等。针对这些问题,2012年,我市将逐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宏观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一年。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不断积聚,特别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造福西安人民,努力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宏伟目标蓝图,必将激发全市人民开拓奋进的动力和活力,促使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一)基本思路

——加快发展,做大总量。我市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还是总量不足。要充分利用难得的发展机遇,切实抓好一批支撑西安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3,加快突破工业和县域经济两块短板,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这是提升西安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

——调整结构,提高效益。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发挥投资消费协调双拉动,工业和服务业双推动,要把企业效益提升、居民收入增长、政府财政收入提高作为判断经济运行好坏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市贯彻主题主线的具体体现。

——改善环境,关注民生。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多措并举惠民生,努力保持物价基本平稳,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这是西安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主要目标

根据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轨迹,衔接有关规划以及我市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理念,提出2012年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为:

——生产总值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万元GDP能耗降低3.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全年目标,2012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

要按照“做大经济总量、做精做优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加快发展三产”的思路,把产业作为引领发展的重点和扩大总量的根本途径,在增强工业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服务业水平上迈出新步伐。要通盘考虑、高起点规划,科学编制西安市产业规划及版图,搞好产业布局顶层设计。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下最大决心优化工业布局,精心打造渭北工业产业聚集区,使之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聚集区。下最大决心关停淘汰一批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低、产业附加值低、无竞争力的企业;下最大决心改造、升级一批具有科技力量、市场前景好,但因设备等硬件老化而需要帮扶的传统企业;下最大决心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企业,特别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4,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未来先导支柱产业;下最大决心策划引进一批能改变西安产业结构、提升西安产业规模的大企业,新增中石化西安分公司和西航公司两户超百亿元企业,新增530亿元以上的企业以及40户规模以上企业。

迅速壮大旅游业。启动后世园建设,把世园公园建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主题乐园,灞生态区建设成未来西安城市发展模式的示范区,筹划组织好“二次开园”活动,实现园区可持续利用。以建设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科学开发和整合提升相结合,重点抓好翠华山南五台和朱雀—太平峪旅游景区的改造提升,深入推进秦岭北麓沿线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做好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申报。开展农民画、造纸等特色村专题体验旅游。围绕历史人文、休闲度假、宗教等旅游重点项目,加大宣传推介投入,提高旅游影响力,创建“西安旅游”品牌。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星级宾馆和汽车旅馆等配套服务设施,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挖掘文化产业潜力,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展示新亮点。整合我市在小说、音乐、戏剧、电影等文化领域的资源,按照聚集模式,打造文化产业的“三街、四园、五带”5,以引进大集团、大企业为抓手,提高各板块产业链的互补程度,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9%。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创新文化产业投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创新型文化企业,曲江新区力争新引进文化企业400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西安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6实施方案》,加快推进8个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在金融、物流、会展和商贸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国内上市公司3-5家、金融机构5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10家左右。支持西安高新区申报国家创新示范区和高技术服务业试点。加快国家物流示范城市7建设,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联动示范,加快推进国际港务区内陆港及口岸经济区域外贸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欧亚经济论坛发展,完善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场馆及配套设施,形成大会展格局。

(二)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围绕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壮大优势产业、着力改善民生等目标,策划一批重大项目,发挥大项目承载、大团队运作、大投入带动作用。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581个,其中,在建项目374个,总投资9003亿元,年计划投资1096亿元,较上年净增83亿元,确定前期项目207个,总投资5040亿元。努力破解资金、土地难题,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策划发行国有大企业保障房建设债券和文化产业企业债券。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新项目落地提供载体。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保持较高投资强度的基础上,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核,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谋划储备一批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城市综合体8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为投资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打好基础。今年计划安排100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确保工业投资增长26%以上。进一步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用水量下降5%

努力扩大消费。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前提,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积极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增加群众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更加重视商业街、商圈的建设,推进钟楼、解放路、小寨等重点商圈的改造提升,完善曲江、灞、经开区、大兴新区等城市新区商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皇城商务聚集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使商圈经济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加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抓好质量强市工作,更加重视营造公平和谐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提升城市功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保续建、投重点、重配套”的原则,继续做好城市建设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上实现新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全年城建投资计235亿元。加快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东大街道路改造、秦汉大道及长安路南三环立交等工程。积极推进关中城际铁路建设,全面建设西安北客站机场轨道交通,完善北客站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和路网结构,以及二环与三环路之间路网结构,发挥三环路快速干道功能。建成一批立体停车场,贯彻公交优先战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实现西安地铁1号线隧道贯通、车站主体建成,抓紧3号线全面施工及4号线启动建设。全面推进世行城市综合交通项目,加快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建设,强化西安航空枢纽功能。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抓住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全线开工有利机遇,加紧推进昆明湖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全面开工。加快推进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省上下达建设任务。以黑河、涝河、灞河上游段等为重点,全面启动我市中小河流治理,推进李家河、零河水库工程建设,启动曹庙、梨园坪、库峪水库工程建设,实施一批以治河工程为主的蓄水工程。

实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以大树栽植、园林景观提升、公园广场建设和改造为重点,完成17.8亿元的投资,建设一批休闲绿色生态工程,争取生态园林城市第一轮绿化建设开门红。完成栽植大树2万株,栽植100万棵小乔木,增量提升城区景观薄弱绿地;推进三环路林带、朱宏路林带和城区铁路沿线绿带建设,启动幸福林带建设;建设文景山、清凉山等9座大型公园,建成北客站南广场等120处街头绿地广场;完成12万平方米屋顶绿化、7万米沿街低层建筑外立面绿化、拆除万米围墙,还绿与民,形成城市绿色生态保护环。

加快城市组团建设。实施好滦镇、草堂镇等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打造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以4个县城和6个省级重点镇为突破口,加大市级城建投资对副中心、组团城市和重点小城镇的支持力度,迅速提升西安主城区外围的城市形象。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举,扩大就业与自主创业并重,扎实推进国家创业试点城市建设。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以确保就业促进两个收入稳步提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8.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0.4万人、134.63万人、120万人和90.9万人。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10.7万套,积极推进公积金支持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建设。加大财政预算资金,同时争取利用省上住房保障公司的融资渠道,并尽快落实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农村“公房”建设模式,实施小城镇改造2-3个,美丽清洁式村庄试点1-2个。扎实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完成18个整村,涉及2.9万人、212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工作;拆除17个整村,共280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180万平方米。

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探索解决常住人口平等享受义务教育问题,新建、改扩建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园93所,适时为幼儿园、小学配备符合标准、数量充足的校车。推进省级标准化高中和示范高中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0、“蛋奶工程”11,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2,建立多层次优质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新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50个、更新50个,新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350个。加快实施市中医医院、市第三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公共卫生综合楼等6个新建、迁建项目,扩建5所县级医院。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参合农民的保障水平,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实施放心早餐、粮油、馒头、豆制品和蔬菜五进社区工程,方便人民群众生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做优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逐步实现产销衔接顺畅、市场波动可控。建设蔬菜基地,畅通营销渠道。要建设一批蔬菜基地,提高全市蔬菜等农产品生产能力。畅通农产品进社区和超市渠道,形成成本低、流通快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建设,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巩固价格稳定基础,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启动适应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现代水务四大体系和十大水利工程建设,推动千亿粮食田间配套工程,对全市34处中小型灌区和省市确立的农业示范区进行节水续建配套,确保全市将节水灌溉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一大源泉。进一步完善促进区县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级开发区对区县工业园区的带动、辐射与互动作用,启动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推进县域产业集聚发展。落实好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抓紧编制周至县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力推进陕鼓、标准、纺织、西旅、高科、经发等企业的重组与整合。培育秦华天然气、水务集团、高科建材、五环股份等企业改制上市,加快曲江文旅重组上市。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265户改革任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任务。加快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13以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逐步完善示范区的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交易、科技资源孵化加速、科技资源展览展示和科技资源综合服务等重点功能板块,确保西安科技大市场加盟企业和机构达到1万家,技术市场交易额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充分发挥西安综合保税区14和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服务功能。利用西洽会、欧亚经济论坛、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招商平台,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针对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精心组织城市品牌推介,不断提升西安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大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城市合作,创新合作机制,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与陕南、陕北的产业合作,特别加强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合作,使西安成为能源化工资源的深加工基地。

各位代表,做好2012年的各项任务,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顺利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