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代表大会会刊 > 正文

关于西安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者:李磊     发布时间:2010-12-15    来源:西安人大

——201022日在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西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攻艰克难、积极作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实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各项措施,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全市经济总体回升的基础逐步牢固,平稳上行趋势明显,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明显好于预期。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400.29亿元,增长23.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1.4亿元,完成预算的111.5%,增长24.6%,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76.85亿元,增长22%,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各项重点支出和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税收收入1491384万元,完成预算的107.7%,增长22.5%

——非税收入322608万元,完成预算的133.4%,增长35.2%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9683万元,增长19%

——公共安全支出216443万元,增长13%

——教育支出392412万元,剔除2008年预支2009年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13500万元及2008年在我市列支2009年改为省级列支的教育专项4000万元后,可比增长26%

——科学技术支出38080万元,增长63.9%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365万元,增长49.9%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2354万元,剔除上年支出中唐华集团破产一次性支出182000万元后,可比增长48.7%

——医疗卫生支出181050万元,增长35.2%

——环境保护支出51692万元,增长60.2%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3542万元,增长39%

——农林水事务支出173755万元,增长56.3%

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6506万元,完成预算的112.4%,增长23%。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5623万元,增长15.6%

市级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工商税收494781万元,完成预算的116.8%,增长24.1%

——契税75647万元,受90㎡以下商品房契税税率下调的影响,完成预算的86.9%,增长35%

——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完成97538万元,完成预算的138.9%,增长25.2%

——教育费附加收入13199万元,完成预算的104.2%,增长28.1%

——排污费收入4401万元,完成预算的117.4%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及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47677万元,增长2.3%

市级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7168万元,增长22.6%

——公共安全支出105215万元,增长6.9%

——教育支出72883万元,剔除2008年预支2009年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13500万元及2008年在市级列支2009年改为省级和区县列支的教育专项资金9995万元后,可比增长29.6%

——科学技术支出29599万元,增长81.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978万元,增长61.7%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0398万元,剔除上年支出中唐华集团破产一次性支出182000万元后,可比增长51.4%

——医疗卫生支出75655万元,增长63%

——环境保护支出38956万元,增长43.8%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0874万元,增长33.7%

——农林水事务支出74431万元,增长32%

——交通运输支出56518万元,增长27.3%

——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35540万元,增长24.8%

——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支出26325万元,增长25.3%

2009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50.02亿元,完成预算的174.2%。其中:市级完成144.04亿元,完成预算的173.9%;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43.23亿元,其中:市级完成135.26亿元。

由于2009年财政决算尚在编审之中,预算执行结果需待决算编审结束并报陕西省财政厅批复后,再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2009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部署,自加压力,知难而进,大力组织收入,多方筹集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面对减收增支的不利局面,各级政府坚持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分析收入形势,研究解决征管中出现的问题。各级财税部门深入重点税源企业开展调研,认真实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税等改革,调低城区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等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制定项目税收征管办法,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纳税信息比对,坚决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有奖发票改革,不断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加大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宣传力度,理顺征管程序,完善征管网络,优化纳税服务,强化契税稽查,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制定并实施新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清理非税收入项目,加强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的征管,确保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支持经济企稳转好。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52亿元,用于中央项目地方配套。发放补贴0.87亿元,全面落实家电、汽车下乡等刺激内需政策。拨付贷款贴息0.73亿元,撬动金融资金支持我市产业发展。争取中省资金6.77亿元,安排资金5.24亿元,加快开发区建设,支持优势产业、重点工程、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了工业经济回升。筹措资金9.29亿元,推进了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所属企业改制,妥善解决了唐华集团等政策性破产企业职工后续安置等问题。奖补资金4.16亿元,用于扶持区县工业园区优势产业项目,支持区县投融资平台建设,促进了区县域经济发展。投入资金8.07亿元,用于商行财务重组、西国信增资扩股和增加担保公司资本金,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成财政城建投资60.54亿元,政府信贷城建投资60亿元,保证了城建重点工程和生态环境改造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三)三农投入持续加大。拨付资金1.28亿元,继续推进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制定《市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办法》,为提高支农资金的总体使用效益打下了基础。安排资金0.6亿元,稳定粮食生产,支持都市农业、四大板块和十条产业带建设。拨付资金1.19亿元,用于环山旅游路生态林、大绿工程(二期)建设和濒危古树名木保护救助,改善生态环境。投入资金4.2亿元,加快重点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治理、抗旱水源、引湑济黑、黑河灌区改造、李家河水库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补助资金0.58亿元,重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户用沼气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拨付资金0.72亿元,推进扶贫重点村建设、异地开发、科技扶贫,提升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推行惠农补贴“一折通”,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石油价格改革补贴、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猪肉活储补贴4.46亿元。制定了《西安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投入资金0.86亿元,提高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巩固了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四)社会事业保障有力。安排配套资金13.2亿元,完成了资金和项目的双对接,保证了民生“八大工程”按计划实施。拨付资金4.87亿元,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补充小额担保贷款资金,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就业。补助资金4.36亿元,用于城乡医疗保险扩面提标、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基层公共卫生组织建设、食品药品监督检验及应对甲流等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拨付资金1.16亿元,确保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超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及时足额领到养老金。下达资金13.46亿元,用于优抚对象安置和农村五保户供养、社区工作者和办公经费补助,发放困难企业离休人员、军转干部生活补助,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解决了32.9万城乡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拨付资金7.77亿元,用于公交企业补助和车辆更新,支持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各项购房补贴及住房货币化改革,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筹措资金3.53亿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城市学校免杂费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补助资金0.38亿元,实施“蛋奶工程”,惠及学生22.5万人。下达资金1.76亿元,用于中小学校舍改造、寄宿制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困难学生救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奖补资金0.71亿元,鼓励基层文体事业发展,消化计生优惠政策,完成了7户经营性文化单位“事转企”改制。

(五)县乡解困进展明显。认真落实财政激励约束考核办法、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产粮大县奖励等补助政策,制定了市对区县绩效工资转移支付办法,提高了村级组织运转补助标准,2009年共下达区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5.43亿元,较上年增加5亿元,其中:下达困难区县20亿元,较上年增加2.75亿元,人均财力达到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9%,保证了区县绩效工资发放、正常运转及民生“八大工程”配套项目的支出需要。下达区县化解“两政一教”债务奖补资金1.54亿元,基本完成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普九债务化解任务。

(六)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完善了项目预算编报审核程序,优化升级了项目库操作系统,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新增86家预算单位,基本实现了在市本级全面推行的目标,并在13个区县全面试点。公务卡改革取得新进展,纳入单位已达135家。落实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完成了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二步改革。颁布了《西安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非税收入网络信息系统和票据体系。成立了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制定了《西安市政府性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试点进展顺利,乡财乡用县监管网络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顺利推进,为财政收支的安全、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政府采购范围逐步扩大,采购效率不断提高,2009年市本级完成政府采购额8.71亿元,同比增长27%,节约资金0.73亿元,节约率7.7%

(七)财政监管扎实有效。完成了住房公积金中心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及财务报告监审工作,提交了财政监管报告,规范了公积金管理。专项检查了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9个扩内需、保增长项目资金,在全市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审验了587户单位各类收费、罚没票据4703本,收回未使用或不符合用票规定的票据349本,清理不再供票单位34户,审验合格率从上年的81.3%提高到82.1%。继续扩大绩效评价试点,完成了农村新合疗等9个项目的绩效评价,制定了《西安市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为评价结果运用奠定了基础。全年评审财政投资项目196个,送审66.21亿元,审减3.87亿元,审减率10.62%

2009年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工商基础产业税源仍然较为薄弱。房地产业、建筑业增收占工商税收增收的55%,占一般预算增收的35%,而第二产业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仅为2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二是税收特别是工商税收占比下降,财政收入质量有所降低。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工商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三是区县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部分区县财政较为困难。随着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改革的实施,一些区县新增财力难以满足新增支出的需要,财政增支压力较大。四是专项资金项目过多、使用分散、执行中项目计划下达较晚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专项资金支出进度偏慢,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政府债务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加大。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和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编制2010年财政预算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部署,2010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西安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城市价值加速兑现期,围绕“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目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为契机,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以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支持力度,以财源建设为抓手,加大收入组织力度,推进全市经济和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方针,优化调整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加大对新兴产业、“三农”、教育、科技、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增收节支的财政管理机制。严格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进一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全市经济发展目标,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建议安排210.45亿元,增长16%,其中:市级安排85.16亿元,增长15.6%;区县级安排125.29亿元(代编数),增长16.3%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安排建议是:

——税收收入1775458万元,增长19%

——非税收入329042万元,增长2%

市级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安排建议是:

——税收收入700238万元,增长22.8%。其中:工商税收582350万元,增长17.7%

——非税收入151393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5000万元,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7270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50139万元,罚没收入29498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14936万元,排污费收入4500万元,其他收入50万元。

上述收入预算安排是积极的,也是稳妥的。当前,全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市经济上行趋势明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咸一体化建设方案也步入实施阶段,开发区以及区县园区经济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工业经济重新步入较快发展轨道,各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政策进一步落实,都将为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财政增收奠定基础。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财政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度仍然很高,国家从控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着手,加大调控力度,制约房地产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重点企业全面恢复仍需时日。加之,上年收入中大量的非即期收入和一次性收入也需要在今年消化。这些,都将制约财政收入的总体增幅。

按照2010年收入计划和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0.45亿元,加中省补助收入79.56亿元(含中省预下专款19.36亿元),减上解中省支出23.22亿元,全市一般预算财力为266.79亿元。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16亿元,加中省补助收入79.56亿元和区县上解收入67.24亿元,减上解中省支出23.22亿元和补助区县支出57.23亿元(含预下区县专款11.15亿元),市级一般预算财力为151.51亿元。区县一般预算财力为115.28亿元。

2010年增支因素较多,支持主导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落实中省拉动内需及民生“八大工程”配套资金、支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消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缺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及教育现代化建设、支持重点区域经济发展、节能减排以及应对政府债务进入偿还高峰期等,都将新增大量支出。根据财力情况,本着“有保有压、轻重缓急、收支平衡”的原则,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的安排重点是:保证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支出。保证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出。保证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支出。保证拉动内需和民生“八大工程”地方配套资金。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支出需要。

按照上述支出安排重点和预算编制要求,建议2010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66.79亿元(代编数),增长25.6%;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51.51亿元,增长24.7%;区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15.28亿元(代编数),增长26.7%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项目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9252万元,增长9.2%

——公共安全(含国防)支出208163万元,增长15.9%

——教育支出415383万元,增长27.2%

——科学技术支出37121万元,增长26.4%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1211万元,增长19.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5588万元,增长38.9%

——医疗卫生支出154328万元,增长33.9%

——环境保护支出29413万元,增长41.6%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9770万元,增长13.3%

——农林水事务支出181765万元,增长34.4%

——交通运输支出56200万元,增长70.5%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26528万元,增长33.6%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0881万元,增长8.2%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0010万元。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9146万元,增长13.1%

——住房保障支出42276万元,增长16%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6313万元,增长29.1%

——预备费34440万元,增长27.3%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9580万元,增长1.4倍。

——其他支出190526万元,增长26.7%

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项目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2687万元,增长8%

——公共安全(含国防)支出109957万元,增长13.3%

——教育支出103434万元,增长21.3%

——科学技术支出28027万元,增长22.4%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559万元,增长17.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0764万元,增长19.8%

——医疗卫生支出84282万元,增长56.5%

——环境保护支出26819万元,增长37.5%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9767万元,增长9.5%

——农林水事务支出104559万元,增长34.3%

——交通运输支出42458万元,增长78.9%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18855万元,增长32.3%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8965万元,增长16.6%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0000万元。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465万元,增长38.3%

——住房保障支出32630万元,增长24.9%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4926万元,增长25.7%

——预备费27740万元,增长66%,占市级总财力的2%,符合《预算法》的规定。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7391万元,增长84.8%

——其他支出127824万元,增长49.5%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财政部修订了现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新增了“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事务”四个类级科目,将原“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科目名称修改为“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同时,对原“一般公共服务”、“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城乡社区事务”、“其他支出”等四个类级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了调整),修订后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从2010年起执行。因此,上述一般预算支出是按修订后的科目列示的,涉及2009年一般预算支出也按修订后的科目做了同口径调整。

根据2010年全市和市级国土出让和城市建设计划,2010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建议安排98.99亿元,其中:市级安排91.97亿元,区县级安排7.02亿元。基金预算收入数即为基金预算财力数,列收列支反映,加市级动用上年基金结余安排1亿元,2009年全市基金支出预算安排99.99亿元,其中:市级安排92.97亿元。

三、2010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结合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我市产业规划,突出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巩固全市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辅射带动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助推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专项资金整合范围,完善支持政策,改进支持方式,形成资金合力,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加大对开发区、沣渭新区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支持区县工业园区发展,加大对区县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支持统筹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示范区建设,鼓励企业加快产品更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政府性公共资金理财投入方式,提升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研究推出新的投融资产品,充分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特别是投资控股公司的作用,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完善“多渠道筹资和多平台运作”机制,积极探索集城建融资、项目代建和土地运营为一体的融资平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二)加大征管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预算任务

继续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巩固工业经济向好势头,筑牢收入增长基础。执行好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增强消费对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切实加大收入征管力度,突出“扩大收入规模”和“提高收入质量”两个重点,保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加强宏观经济分析,密切关注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重点解决好收入征管中的趋势性问题。落实涉外企业税收属地征管,深化有奖发票改革,完善征管信息化建设,扩大纳税信息比对范围,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坚持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加大契税宣传力度,建立税源数据信息库,完善征管与稽查联动机制,确保契税及时足额入库。全面落实非税收入管理办法,重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的征管,保质保量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三)持续加大“三农”投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确保“三农”投入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支持小城镇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城镇化。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业水利设施、基本农田改造、病险水库治理、渭河综合治理、李家河水库及黑河灌区改造等,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快扶贫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足额发放各项涉农补贴,重点落实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扩大内需增长空间。积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开展“一事一议”奖补试点,强化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财力保障,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四)优化调整支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化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重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综合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足额安排配套资金,确保民生“八大工程”顺利实施。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财政补助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重点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援助,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机制,做好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学生医保扩面及农村新合疗提标等工作,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支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责任分担机制,支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方式,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帮扶救助力度,落实各项财政补助政策,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探索租售并举的新方式,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蛋奶工程”,重点支持校舍安全、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农村教育现代化,着力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文体产业专项资金,实施好各项文体惠民工程,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事转企”,引导重点文体产业做大做强。

(五)大力推进财政改革,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完善市对区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建立市对区县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变“补困难”为“促发展”,不断探求支持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编报,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研究建立社会保障预算,逐步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探索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规范非税收入成本核定标准,健全“收支脱钩”配套制度,进一步推进综合预算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范围,建立综合查询和动态监控系统,注重数据分析运用,强化财政监督。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衔接机制和流程,健全资产管理标准体系,构建覆盖资产购置、处置、出租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监管机制。推进政府采购改革,不断优化政府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整合财政网络体系,稳步推进大平台建设,不断提高金财专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完善财政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将财政监督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的全过程,实现财政监督、绩效评价、财政评审与预算管理的良性互动,强化财政评价结果的运用,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建立预算分配与预算编报执行“五结合”机制,着力解决支出预算前松后紧问题。强化专项资金监管,重点做好扩内需、稳增长、保民生等重点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继续开展会计执法大检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后续工作,确保检查效果。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重点加大对中央投资地方配套项目及我市重点建设项目的评审力度,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信息统计工作,研究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动态监控政府债务运行情况,提高财政对政府债务的应对能力。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年,各项财政工作艰巨而光荣,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狠抓落实,确保财政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