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大会会刊 > 正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发布者:李磊     发布时间:2010-12-07    来源:西安人大

——2009119日在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陈宝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危机中奋力前行,在挑战中率先发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90亿元,增长15.6%,创十五年来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6亿元,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6.19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3亿元,增长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分别净增2545元和81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实际增长13.3%12.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前移。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力消除地震影响。地震发生后,我们一方面迅速转移受灾群众,免费救治受伤群众,努力做好灾后重建;一方面护送川籍民工平安返乡,运送救灾款物支援重灾区,派出专业队伍帮助重灾区恢复重建。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及时出台“三增两稳两恢复”等措施,减小了地震对我市经济的影响。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部署,制定一系列扩大投资、支持工业、扶持旅游业、促进就业等措施,较早出台了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去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我市争取资金10.64亿元,涉及项目175个。去年底集中开工项目71个,总投资472亿元,12个市级重点项目提前开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全年166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3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45%。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60.02亿元,增长23.1%,较上年提高8.93个百分点。

——着力优化经济结构。预计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44%左右,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加投资担保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融资20亿元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2.09亿元,增长19.5%;完成工业投资356.12亿元,增长24.3%。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副省级城市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62%以上,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四区两基地”继续快速发展,国际港务区建设全面启动,区县经济活力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98.8万吨。预计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93万吨和1.68万吨,完成了全年节能减排目标。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财政“三农”投入3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8%。粮食总产214.4万吨,单产340.1公斤,均创历史新高;“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36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97个。建成农村公路1716公里,通水泥(油)路行政村占到92%。治理病险水库15座,解决了4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66个村电网改造,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3万口,新建农业信息服务站1061个。200个新农村重点村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关中百镇建设和千村百镇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启动31个扶贫重点村建设,1.5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高陵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98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全市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特别是唐华集团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融资和多平台运作的格局基本形成,比上年增加融资64.5亿元。商业银行重组进程加快,4家企业成功上市。文化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取得新的进展。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组织大型招商引资活动22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7亿美元,引进内资597.89亿元。西安地区进出口总额70.4亿美元,增长31.3%。服务外包离岸出口执行金额1.45亿美元,增长28.2%。我市成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得到国家批准。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完善城市规划和功能。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规划编制完成,修编了中长期防震减灾规划,9个行政区的分区规划和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地铁一、二号线累计完成投资28.1亿元,二号线12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一号线建设正式启动;城市综合交通改善项目开工,三环路全线通车,华清东路、西部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建成通车;新建10座人行天桥,新开4条通宵公交线路,建成200座公厕、10座垃圾压缩站,市区1131座公厕免费开放;完成东西五路架空线缆落地、93条街巷路灯改造、65条街巷路面改造、84条道路破损整治和100个公交港湾改造工程;第四污水处理厂和长安、阎良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第五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护城河排污口截污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天然气居民用户达到80万户,新增集中供热1054万平方米;启动了解放路、东大街、炭市街等一批重点街区综合改造,大明宫、北客站、纺织城、大兴路等区域综合改造进展良好。

——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完成55个村农民转居民和34个村撤村建社区。拆除城中村整村41个,拆除面积689万平方米。启动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面积205万平方米。开工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建设面积692万平方米,35个城中村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全市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红星巷竣工。

——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造林12.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曲江池、唐城墙、唐大慈恩寺等三大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启动“绿满长安、花映古城、三年植绿大行动”,开展“我为西安栽棵树”活动,建成82个城市小绿地广场。世界园艺博览园、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团结水库综合治理、李家河水库等一批工程全面启动,太平河综合治理达到通水条件,幸福渠西段综合治理竣工。实施“引沣进城”生态引水项目,氵皂河城市段水质明显改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扬尘治理力度,扎实开展燃煤锅炉烟尘专项整治和秸秆禁烧,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1天。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经过四年不懈努力,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加快推进。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朱雀大街等39条街道景观整治全面展开,拆除违法建设11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5个农贸市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逐步完善,区级政府城市管理职能进一步发挥。全面建成社区122管理网络,建成100条城区执法示范街,设立150个便民服务点。

——重视城市形象推介。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传递,成功举办西洽会、西部文博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先后在美国硅谷、澳大利亚悉尼、德国柏林和慕尼黑举办投资和旅游推介会,以主宾城市参加第56届瑞士日内瓦博览会,国内外100多个城市政府和知名企业代表团来我市考察交流,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着力改善民生

——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全年投资15.55亿元,启动实施了八个方面67类民生建设项目。新增就业13.36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创造经济收入24.02亿元。农村安居工程完成114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基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64万元。物价指数控制在7%以内。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全市参加养老保险117万人、失业保险125.55万人、职工医疗保险182.43万人、工伤保险95.9万人、生育保险74.4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登记人数108.6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71.77万人,参合率92.3%。对11205户城乡困难家庭提供临时救助3920万元,为2233名低保对象和五保户子女发放助学补助金1226万元,2万多名残疾人享受到康复服务。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开工建设21个养老机构和12个农村敬老院。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经济适用住房竣工170万平方米,新开工22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竣工2.47万平方米,新开工5.3万平方米,领取租赁补贴家庭达到12121户。二手房交易完成160万平方米。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达到116.68万人,累计归集249.09亿元,48万户职工利用住房公积金改善了居住条件。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我市申报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各级财政投入2.92亿元,为全市义务教育段88.23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建成12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完成88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24所薄弱学校治理,启动筹建全市第一所公办启智学校。完成30所乡镇卫生院和200个甲级村卫生室建设任务,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办覆盖率达到95%。加强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监督,非法传销等破坏市场秩序现象得到遏制。红十字会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8‰。新建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县级文化中心,长篇小说《秦腔》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完成505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得北京奥运会两金一铜和一枚特设项目金牌,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普法宣传、新闻出版、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事务、参事、文史、社科研究、地方志、侨务、人防、档案、气象、老龄、慈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公安“三基工程”和基层司法所建设全面完成,治安和交通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6.9%,比上年提高6.48个百分点。广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和各级领导大下访等活动,各类群体性事件比上年下降48.2%。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和百日督查活动,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市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948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复。转变执政理念,加强与市民的互动与沟通,“问计于民”、“向市民报告”等活动反响热烈,在全国首次将“网络问政”经常化、制度化。严格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完善目标考评办法,抓落实工作得到加强。妥善做好冰雪灾害、抗震救灾、手足口病疫情、三鹿奶粉事件等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了社会稳定。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审计监督工作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查处了一批医疗、教育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案件。“四乱”整治成效明显,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遇到的挑战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这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衷心感谢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市民,衷心感谢西安驻军和武警官兵,衷心感谢关心支持西安建设的中央、省属单位和国内外朋友。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落,房地产和旅游业受到明显冲击,企业出口下滑,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财政减收因素增多,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难度加大;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增大,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切身利益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城市管理有待加强,交通拥堵、建筑渣土运输车野蛮拉运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仍有差距,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09年,是挑战之年,也是机遇之年。根据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部署,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为主题,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速确保13.5%、力争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不少于290天,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5%3%

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正视困难。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在加大,何时见底目前难以预料。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市一产影响开始出现,二产影响逐步扩大,三产受到明显冲击,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和旅游业。分析国际、国内不利因素,今年将是我市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迎难而上,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

二是坚定信心。从全国来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从我市来看,城市发展内生力、承载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大建设、大发展的势头没有改变,城市价值加速兑现的趋势没有改变,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没有改变。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发挥优势,保持我市经济发展的上升趋势不改变。

三是把握机遇。优势总是在抢抓机遇中形成,差距都是在错失机遇中扩大。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加快结构调整、增加“三农”投入、支持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等机遇,办成几件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成的大事,多办一些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事,多上一些提升产业层级的大项目,切实把危机转化为机遇。

四是振奋精神。在困难面前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核心是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必须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高的标准和更宽的视野去工作。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节奏,密切协作配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更牢固,保持经济增长的决心更坚定,推动各项工作的措施更得力,完成各项任务的责任更落实,充满激情迎接困难和挑战。

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扩大投资保增长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8亿元。安排重点在建项目233个,年计划投资571亿元,比上年增加206亿元。完善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坚持领导分抓制度,确保各项扩大投资措施落到实处。做好国家和省上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研究出台引导和支持主导产业投资措施,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4%以上。

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和大型企业的对接沟通,争取我市更多项目进入中、省大盘子。扩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发挥各类融资平台的作用,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策划一批市政债券、企业债券项目,争取国家债券发行额度。鼓励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切实做好土地供应。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保障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改善项目的土地供应。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用地、新建城市干道两侧用地、棚户区改造腾迁土地、城中村改造节余土地等四类土地的收购储备,全年新增建设用地3万亩以上。继续加大对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查处土地违法行为,集约节约用地。

(二)优化结构保增长

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发挥保增长的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四区两基地”和国际港务区,为保增长提供良好承载条件。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医药中间体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等领域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00亿元。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加紧大型运输飞机、中国飞机强度试验中心、中国西安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中兴、华为、美光、应用材料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推进新舟系列飞机的项目研发,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和配套项目。支持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技术改造、重型商用车、比亚迪轿车、能量回收装置产业化等一批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抓好经开区兵器产业基地、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阎良航空城建设。围绕五年建成500亿航天产业新城的目标,加快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实施西化搬迁改造,尽早启动30万吨聚氯乙烯和30万吨烧碱项目建设;积极承接陕北精细化工项目,发展高附加值新型建材产业。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协作配套,形成一批围绕汽车、飞机、通用电气设备等主导产业的零部件加工和延伸加工骨干企业。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会展业市场化进程,促进曲江会展产业园建设,精心办好欧亚经济论坛及中亚博览会、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科技产品博览会、2009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等展会,加紧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备工作,继续申办国内外大型知名展会。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做好城市新区商圈的规划、建设和培育,加快改造提升解放路、东大街、长乐路、西大街、小寨等10大商圈。引导大型商贸批发物流企业向三环周边的商贸物流园区聚集,形成辐射效应。加快粮食物流基地建设,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西安设立总分支机构。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落实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业全面恢复。立足本省游,做好入境游,做强假日游,做大自助游。继续实施“幸福生活天天游”等活动。做好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工作,促进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发展秦岭生态休闲旅游。完成华清宫遗址、碑林区三学街片区、曲江新区寒窑等11个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的提升改造工程,加快书院门、北院门、湘子庙德福巷等特色街区建设。加大旅游宣传推介,组织好台湾包机推介活动,对成绩突出的旅行社进行奖励。鼓励市属主要景区(点)实行门票优惠,市属各公路收费站节假日期间免费通行。推动曲江新区建设国际一流文化产业示范区,年内建成贞观文化广场、西安音乐厅、西安艺术家画廊。开发建设文艺路演艺一条街,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展示平台。积极做好我市“丝绸之路”文物景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建设大明宫国家历史遗址公园、大唐西市、大唐不夜城,启动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建设。办好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研究探索组建西安传媒集团。运用现代理念和手段,开发影视、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文化博览等产品和产业,支持大戏、大片创作,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

(三)促进消费保增长

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稳定并扩大汽车、家居、家电等消费,拓展休闲、娱乐、健身等新的消费领域。加快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大力发展大众化配餐、家庭护理等服务业,扩大放心早餐覆盖面,实施西安特色小吃标准化。以节带市、以会促销,全年举办春节欢乐购物节、服装博览会、啤酒节等50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展销会。利用农村庙会、集市等载体,办好5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资交流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推进“家电下乡”工程,落实好国家财政补贴。加大市场秩序监管力度,抓好粮油、肉奶等生活消费品的检查整顿,保障群众消费安全。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扶持房地产业的政策措施,努力恢复房地产市场。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新开工4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保障户数累计达到15861户。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80万平方米,竣工150万平方米,有效缓解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困难。利用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大房屋权属登记,繁荣二手房市场。

四、继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建设维护投资230亿元,重点推进“两线三环七片”建设。修编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加快地铁二号线、地铁一号线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配合地铁一号线实施一批交通疏导线工程;开工建设东门立交、东南二环立交,抓紧建设东北二环立交,完善三环路连接线道路,改建扩建东风路、凤城五路、凤城八路等道路。加快实施大明宫地区、大兴路地区、纺织城地区、国际港务区、北客站、新行政中心、世界园艺博览园等区域综合改造。完成经开、户县、蓝田、周至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第五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灞桥、国际港务区污水处理厂,启动六村堡污水处理厂、邓家村和北石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草滩污水处理厂准备工作,促进中水利用。加大市容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道路机扫率,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开展江村沟垃圾填埋厂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好供水、供气、供热、照明、无障碍设施等工程,提高公用产品服务水平。完成28个城中村整村拆除、25个村农民转居民、25个村经济组织转型及20个村撤村建社区工作,新启动6个棚户区项目。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面积分别达到350万平方米和200万平方米,按期回迁率达到100%

提升城市品位。加大规划工作力度,完成4个县城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市行政村详细规划全覆盖。凸显西安文化特色,统一标识、统一色调、统一风格,加强城市设计,做精做细城市主要景点和城市出入口详规。继续实施“唐皇城复兴规划”,重点保护传统空间格局。以“四城联创”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力争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继续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集中整治城市主干道、重点区域及城市出入口,国庆节前使城市面貌有大的改变。加快环城西苑二期和三期建设,改善城墙周边环境。科学组织地铁施工,减少交通拥堵。启动“城市一卡通”工程,完善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认真贯彻《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完善城市管理机制。稳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规范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下硬茬整治建筑渣土运输车野蛮拉运问题。

重视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抓好公共机构节能与重点减排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节能强制性标准,积极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完成西郊热电厂、大唐灞桥热电厂和市政集中供热企业脱硫设备的安装。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支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建设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完成渭河南岸22.2公里堤防加固工程。李家河水库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完成团结水库综合治理。建成“引氵胥济黑”调水、太平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大峪生态引水、石砭峪水库向西安供水复线工程,开展沣河综合治理前期准备。推动“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区域”工作,改善浐灞河水质。建设“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清凉山公园和灞桥滨河生态公园。继续开展“绿满西安、花映古城、三年植绿大行动”,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大绿工程二期项目,建设环山旅游路和骊山生态林带。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全省城乡协调发展先导区。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面落实支农惠农各项优惠政策,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以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建设新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养殖小区,建立市区两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增加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培育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做好航天搭载优生品种繁育,建设航天育种示范园。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乡、示范县,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强化动植物防疫,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体系。推广以节地、节水、节肥为重点的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培育国家级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创新,整合现有农业科技资源,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人物,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全年培训10万人。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举行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衔接会,搞活农产品流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区县基础设施建设奖补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共交通网络。解决好农村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扶贫重点村31个,实施移民搬迁2000人。实施农村电网、西部电网完善工程和黑河引水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继续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改造中低产田,推进农业机械化。新增农村沼气池1万口,扩大农村信息站覆盖面。继续实施“农民安居工程”,改善贫困农户住房条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关中百镇、千村百镇建设,治理农村“空心村”。

培育壮大区县经济。实施区县工业科技引导项目,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支持区县产业园建设。“四区两基地”要按照帮扶方向,积极把配套产业向区县延伸。本着“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的原则,抓紧扩权放权强区强县工作,给予区县经济发展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高陵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并适当扩大范围。

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大财政对公共就业服务的经费支持,提高公共职介机构效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6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1万人。把我市登记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就业范围,今明两年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2万个。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推进全民创业。整合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工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启动建设8个区县人力资源市场。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符合我市实际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体系,启动劳动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重点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推行工伤预防试点。继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完善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相关政策。继续做好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资助等工作,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福利机构,新建、改建一批区县、乡镇敬老院和城市老年公寓,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率。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继续抓紧以蓝田为重点的40座农村(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改造18所薄弱学校,建成70所乡镇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组建轨道交通、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旅游等4个职业教育集团,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大规模培训教师,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继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成1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200个甲级村卫生室。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社区全覆盖。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县和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完成23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举办西安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和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新建70个全民健身路径和30个乡镇体育示范站,实施95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市体育场改造和7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五五”普法和科普宣传工作,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条件,社区信息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建成80个农村社区中心。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视老年人工作,发展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做好档案、保密、抗震减灾、民族宗教、气象、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继续开展创建“平安西安”活动,做好群防群治工作,有效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保障城市安全。推进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工作水平,妥善处理行政争议。畅通信访渠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视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继续扩大改革开放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开展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减少行政层次,提高行政效率。完成临潼区、户县、周至县乡镇机构改革。贯彻《企业国有资产法》,实现从主要抓企业改革改制向抓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资产有效监管转变。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支持陕汽、西电、西飞等企业做大做强。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国有企业重组上市,支持和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借壳上市。加大集体企业改革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建立新的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机制。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与颁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继续推进畜牧兽医体制、农技推广体制和种子管理体制等改革,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村级农业服务站点建设。整合支农资金,形成支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

继续坚持开放带动战略。整合招商力量,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着眼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结合我市产业布局和需求,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欧美、日韩、东南亚、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招商,吸引内外资向五大主导产业集聚。抓住西安台北直航的机遇,加大对台湾地区的推介和招商力度,推进经济开发区日本中小企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四区两基地”及各类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重点突出工业领域、服务业领域,着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培育出口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壮大海外工程承包,拓展国际劳务市场。积极参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形成区域合作新格局。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入贯彻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重点扶持一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继续发挥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做好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搭建以资金融通、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平台。

八、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推进职能转变、管理创新。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公务员的群众观点、服务意识、为民情怀。在继续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有关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保增长的突出问题。完善、修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推行网上行政审批,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建设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加大“四乱”治理力度,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政府机关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下大力气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公务消费,严格审批领导干部出国出境,严格执行公务车辆配备标准,切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完善和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推进依法行政、民主决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提升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审计监督,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进一步发挥社科院、文史馆、参事室等机构的“智囊团”作用,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政府网站等多种途径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建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长效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市政府领导“向市民报告”活动。对社会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引导舆论,化解矛盾、理顺情绪。

各位代表!今年的政府工作将面临更加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全市政府系统公职人员务必保持昂扬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用心谋发展、保增长,认真办实事、抓落实,倾情纾民困、解民忧,不惧困难,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继续保持西安加快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让西安市民在加快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在和谐稳定中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我们深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这座古老而又年轻、历经沧桑正在走向现代的世界名城,必将增添新活力、焕发新生机、展示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