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 代表大会会刊 > 正文

关于《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6-06-12    来源:西安人大

 

关于《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市长 孙清云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四化”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新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向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制定好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市情实际、凝聚各方面力量的“十一五”规划,对于更好地动员全市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根据《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制定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全市各个方面的意见,制定了《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对《纲要》(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纲要》的形成过程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是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的。200412月召开的市委十届六次全会,要求及早考虑和安排“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市委《2005年工作要点》提出了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制定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起草《纲要》。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对起草工作十分重视,多次专题研究,确定了《纲要》的指导思想、把握的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等。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纲要》的编制工作。

《纲要》是在大量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是从20043月至20053月,采取社会公开招标与部门委托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22个“十一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的研究,经过专家评审通过,形成了100万字的研究成果,为“十一五”规划思路的形成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二是从20049月起,组织开展了涉及经济建设、重点区域建设、主导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48个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为规划《纲要》的编制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从20046月份开始,经反复论证,策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的1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800亿元,其中过百亿元项目15个。这150个项目,把“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落到了实处。四是集思广益,理清发展思路。从20046月开始,组织起草《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基本思路》,历时一年,八易其稿。《基本思路》为《纲要》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市委十届九次会议审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农业以及综合交通等六方案一规划,对规划《纲要》的编制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纲要》广泛征求和吸纳了各方意见和建议。在《纲要》起草过程中,开展了征集市民意见和建议活动;召开了市级部门、开发区和13个区县规划对接专题会;广泛征求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参事室、文史馆等专家的意见;召开了“十一五”规划高层专家研讨会。对收集到的950多条意见和建议都加以认真吸收和采纳。加强与国家及省规划《纲要》的衔接,正式将我市《纲要》报省发改委审核。可以说,《纲要》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制定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不断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

二、关于“十五”时期总结和当前形势分析

《纲要》提出,“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时期。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并实施“四化”发展理念,成功战胜非典、禽流感疫情和洪涝灾害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预期目标,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年均增长133%,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7014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944491调整为2005年的5425525。五大优势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4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7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798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4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70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95%,旅游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76%,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4,6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四区一基地”的格局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迅速扩大,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72%提高到285%。曲江新区发展势头迅猛,正在成为体现历史、人文西安的新亮点。沪灞生态区和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正在成为提升城市功能的新载体。区县工业园区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5793亿元,是“九五”的32倍,年均增长292%。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06项。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西康高速公路秦岭隧道、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绕城高速、城乡电网改造、黑河引水工程、城市气化工程、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大水大绿”工程、无燃煤区和改煤区建设、村镇建设“211”工程和百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小城镇建设等成效明显。新增公路453.5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81015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17531万吨,城市气化率92%,森林覆盖率42%,2005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0天,比2000年增加140天。科技优势进一步发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64家。累计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568项、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962项,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271亿元。交大、西工大等四个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基地、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成为我市技术创新、转移、扩散和企业孵化的重要平台。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入学率999%,初中入学率98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16%,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6529万人,全市拥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21所。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相继完成了一批市级医院的重点项目建设、国债项目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开始试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o以内,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司法、工商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日益改善,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628元和3460元,年均增长86%和81%。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国有小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大中型企业改制工作稳步进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3%提高到433%。实施了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完成了地方性法规审查和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387项精简为175项,总精简率达8738%。积极推进国有土地储备制度,对四类经营性用地实行了招、拍、挂。落实了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达1483亿美元,是“九五”的16倍。新引进1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投资设立项目的国家和地区56个,在西安投资的中国百强企业有16家。“十五”期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872亿美元,年均增长176,,其中,出口总额8076亿美元,年均增长199%,外贸依存度达到25%,与167个国家及地区建立了直接贸易关系。

《纲要》在肯定“十五”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正面l临着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的新阶段,转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沿海地区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内地加速转移,为我们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全省看,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加强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着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建设、加快西咸经济一体化步伐,做大做强西安城市圈,实现关中地区率先发展,为我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我市看,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将使我们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国防科技等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获得更多的政策和投资支持。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经济总量跃上了新台阶,主导产业已经明确,经济结构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明显加快,已经进入了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阶段。我市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方略、发展定位的提出和确立,,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巨大热情。这些都为“十一五”期间西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和突出问题。国际上不确定因素增加以及日益激烈的经济、科技和人才竞争,会对我们造成某些不利影响。全国东中西部竞相加快发展,加剧了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的竞争,区域竞争压力加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城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享有公共服务差别大的问题有待破解。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主导产业不强,工业体量较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较大,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较低,吸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能力较弱等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为此,《纲要》提出,必须正确认识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紧紧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实施规划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依法治市发展方略,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古都风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西安,向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指导思想中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我们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对西安这样一个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区域中心城市来说,“十一五”期间,必须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科学发展观时第一要义是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们不能在低速度中寻求平衡,而是要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走出一条又快又好发展的路子。在做到“快”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好”,既要有速度又要有效益,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要抓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主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上来,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

《纲要》还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坚持的八条原则,这就是:立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彰显古都特色,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发挥科技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西安;坚持“四个建设”同步推进,提高执政能力。

综合考虑我市现有基础条件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纲要》按照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符合“四化”发展理念的要求,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创新型城市和教育名城,构筑全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全国交通通讯信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和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区域中心地位明显提升。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人文化特色更加突出,生态化建设成效明显,山水园林城市初步显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形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安全、稳定、、民主、和谐。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从过去主要关注经济指标,转向更加关注人文的、社会的以及体现人民生活质量的生态环境指标,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时代主题,进一步提出包括经济总量与调控、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科技教育和人才、人民生活、资源与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822个综合性主要指标,并进一步明确了导向性、预期性和约束性。主要目标为: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580亿元,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455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可比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o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40万人,文教科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8%;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50亿元;森林覆盖率4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

这里就两个重要目标作以说明。一是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这一速度高于全国和全省。按照这一速度和2005年现价计算,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8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比2000年翻两番;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00美元,比2000年翻一番半多。这比我市以前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更高了一些。这是综合考虑“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五年发展的各方面条件提出的,是积极稳妥的。二是提出“十一五”期末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突出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能源和原材料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日益加重,各个方面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压力和潜力都很大,通过努力这一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四、关于《纲要》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分九篇二十八章,涵盖了我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第一篇是总论,第二到第八篇是主要任务,第九篇是实施保障。

第一篇 指导思想和原则。总结“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我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和主要目标。这已在前面作了说明。

第二篇 城市发展布局。《纲要》强调要坚持“规划立市”方略,把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产业梯度布局和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重点任务主要有: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按照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拉开城市骨架,逐步形成“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结构。二是加快“四区一基地”建设,促进和引导产业整合集聚,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高新区在自主创新能力、创业与企业孵化能力和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做到全国一流,在园区建设与经济规模、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方面做到西部第一。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经济繁荣的城市新中心。曲江新区,打造以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西安沪灞生态区,依托沪灞河流域丰富水资源,建设生态化新型城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中国最具实力的航空高技术研究、设计、试验中心和航空产业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区域协作增强城市辐射能力。发挥西安在关中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关中五市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积极推进西安与陕南陕北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经济合作,扩大与周边省会城市、东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提升西安在黄河中上游的中心城市地位。以欧亚经济论坛为契机,加强与欧亚各国和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推进西安国际化进程。

第三篇 产业发展重点。《纲要》强调要坚持‘‘产业强市”方略,通过政府导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提升工业化水平。以发展电子信息、软件、生物技术、新材料为重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新突破,使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带动全市产业技术结构全面升级。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着力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汽车、光机电、优势机械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增强高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承接国际和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延长产业链,培育大集团,提升竞争力。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5%,年均增长15%。以发展现代物流、会展、金融为重点,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布局,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业整体竞争水平,实现服务业新突破。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42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年均增速12%。按照“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思路,以建设名景点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创建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环境,全面提升旅游业。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30亿元。实施“文化名市”方略,整合文化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积极发展多样化市场运营模式,打造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到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8%。

第四篇 城市建设。《纲要》指出要按照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发展水平,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出了三方面主要任务:

一是坚持“古新分治”的原则,保护古城格局和风貌特色。启动皇城复兴规划,通过对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等多种方式,展现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的支撑力。全面建设由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大通道组成的“米”字型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使西安成为全国高速网络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加强主通道工程建设,建设一级以上高等级地方公路网络,连通各个组团,并加快以辐射性道路为主的地方公路、快速路、旅游公路的建设步伐,形成“一环两横十辐射”格局。加快西安铁路北客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郑西快速线建设,实现客运、货运的完全分流。实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区域性航空客货运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城市主干路网,提高疏散能力,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加强城市水、气、热、电网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888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5公里、国省干线925公里、农村公路7615公里:。主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241万立方米,污水管网普及率和雨水管网普及率分别达到85%和70%,城市气化率达到96%。

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纲要》指出,城市建设要坚持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恢复自然生态,加强秦岭北麓的生态和水源地保护,加快山区和台塬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渭、沪、灞等河流水系的生态,完善城市生态绿化系统。实施碧水工程,防治水体污染,实施蓝天工程,防止大气污染,实施净化工程,防治固体污染。

第五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从西安实际出发,高起点做好村庄、民宅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布局,逐步调整自然村,重点发展中心村,统筹安排村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厕所、畜禽圈舍、垃圾集中堆放点等公共设施建设。五年内力争使1000个行政村基本达到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使广大农村在基础设施、生产条件、村容村貌以及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从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安全农业、品牌农业、精品农业、籽种农业、外向型农业、加工农业、设施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和规划。

第六篇 科技教育和人才。《纲要》按照国家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部署,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初步建成科技发展环境好、自主创新能力强、支撑引领作用大的创新型城市。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重大创新工程,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强化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提升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开发人才资源,营造人才创业环境,大力培养复合型的企业经营、政府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职业经理人、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积极培养技术工人、现代服务业等急需的人才。

第七篇 和谐西安。《纲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一五”期间构建和谐西安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关心弱势群体。进一步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八篇 改革开放。《纲要》提出,要加强改革开放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改革,以更大的努力扩大开放,要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相对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继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有效利用外资,扩大外贸规模,推进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九篇 实施保障。包括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有效配置财政资源和多元化融资,集中建设一批重大工程,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引导政策、区域发展扶持政策,财政、价格等行之有效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五、关于《纲要》编制中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是突出西安特色。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在制定规划时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央、省上的精神和西安实际结合起来,在“结合”上下功夫。可以说,《纲要》就是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神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判断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和形成的,从而使《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更加符合西安的实际,突出西安的特色,这是《纲要》起草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是处理好工作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被实践证明是正确有效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纲要》中也作了强调和重申,同时根据“十一五”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这在《纲要》中都有较好的体现,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也突出了“十一五”时期的阶段性特点。

三是更好地体现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纲要》是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侧重重大战略、重大思路和重大政策的把握,不可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一些项目和指标也不宜提得过细,更全面、更具体的内容将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中体现。

四是努力做到文风朴实,文字简练。在文字表述上做到尽可能平实一些,不标新立异,不随意提新口号,同时篇幅也尽可能的短一些,现在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的这个本子字数在三万三千字左右。

六、几点特别说明

一是关于规划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提交这次会议讨论的《纲要》就是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落实和细化。在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的同时,在政府履行职责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及需要政府扶持和调控的领域,如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防灾减灾以及重点产业、区域布局等领域,市发改委和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48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把《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落实细化到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中。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与《纲要》同步编制、同步完成,对《纲要》形成了有力支撑。

二是关于《纲要》文体的表现形式。为了使规划《纲要》文体更简洁,重点内容更突出,形式更新颖,《纲要》设计了14个图表,一个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表,给人以更加清晰的感觉。

同志们,“十一五”是我市发展进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市政府提交会议讨论的《纲要》是指导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对《纲要》进行认真审议,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使“十一五”规划真正成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西安市情、凝聚全市人民意愿、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