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 代表大会会刊 > 正文

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西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6-06-12    来源:西安人大

 

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关于西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2006217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西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的审议意见,对计划草案和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5年,市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认真践行“四化”理念,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指标。代表们认为,我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

2005年我市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紧张和浪费现象同时存在;工业经济仍显得规模小、实力弱,生产运行困难较多,缺少大的产业和企业集团;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艰巨、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较低;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农村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压力依然较大。市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代表们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贯彻了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符合中央及省、市委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计划指标和各项任务的安排符合我市实际,所提措施积极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西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关于西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计划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应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完成。

三、为全面完成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经济效益。要坚持“工业强市”的路子,全面实施工业振兴计划,把加快工业化进程摆在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我市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技术优势,努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和扶持一批大的企业集团;要集中精力抓紧实施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确保项目按期完成,不断壮大我市工业经济规模;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工作认真抓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都市型农业建设;要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农村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加快小城镇建设,努力提高我市城镇化水平。

(三)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继续扩大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要以基础设施项目、优势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产业项目的投资比重,继续加快“四区一基地”建设,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全面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和协调,认真落实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制,加大项目监管督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四)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的力度,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对外开放的生命线工程来抓。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变项目招商为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创造条件吸引大公司和优势资本向西安转移;精心组织各种专业招商活动,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服务,提高履约率。要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努力实现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就业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努力解决好群众在就医和子女上学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体育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要加强城市管理,继续搞好“创卫”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公共安全工作,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工作预案,提高应对各类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