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代表大会会刊 > 正文

关于西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4-06-26    来源:西安人大

 

                                                           2004年2月11日在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西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维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西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前有“非典”,后有洪灾,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奋力拼搏,取得了防非抗洪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40.35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87亿元,可比增长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8.98亿元,增长4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0.05亿元,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14.03亿美元,增长24.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7‰。总体来看,2003年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预期成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2:47.5:47.3,二产所占比重自1990年以来首次超过三产。农业在大灾之年仍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49.21亿元,增长1.3%。粮经种植比由上年的81.8:18.2调整为80.1:19.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9.5%。果业初步形成“四带五基地”的生产格局,畜牧业快速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化项目实施步伐加快。第二产业增速提高,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46.95亿元,增长17.4%,超过上年增速2.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达到347.1亿元,增长13.9%,工业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势强劲,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努力克服“非典”影响,恢复迅速。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44.19亿元,增长11.3%,好于“非典”之初的预计。商贸新型业态继续扩大,现代服务业有新的发展。旅游业虽全面下降,但恢复情况在全国同类城市居前列。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33.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4亿元。
    (二)项目带动战略作用显著,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比年初计划增加近80亿元,拉动我市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重点建设项目总体进展良好,年初确定的168项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4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33亿元,第一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第二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第三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年初确定的80项重点前期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有17项已提前开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城建总投资完成6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是前三年投资的总和。一批工业产业项目加快实施,全年市属工业完成技改投资32.9亿元,增长18%。为确保建设项目资金需求,融通筹措资金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有10类110个项目争取到国债资金11.2亿元,〖CM(4*2〗其中69个〖CM)〗市属项目争取到国债资金4.33亿元。促成银行和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或协议160项,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351亿元,同比增加76.5亿元。市政府还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150亿元长期信用贷款协议。
    (三)开发新区和区县经济活力增强,实现了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以二次创业为契机,产业发展、企业成长和基础设施建设势头良好。高新区产业结构不断完善,西安软件园被列入国家五个软件出口基地,招商引资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开发区加快了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加工区、泾渭科技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两个开发区共实现生产总值213.5亿元,占全市的22.8%。曲江新区全面加快了园区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曲江新城”已初具雏形。区县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崭新局面,实现生产总值占全市的43.5%,比上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区县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良好,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四)坚持扩大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内引外联呈现新气象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含国外贷款)2.86亿美元,增长22.8%;引进合同外资额6.37亿美元,增长43.2%。大项目和工业类项目增多,利用外资的质量、档次有所提高。“西洽会”、赴长三角、珠三角和美、欧、日、韩、东南亚等各类招商活动成效显著。累计推出重点招商项目300个,全年总签约项目206个,投资总额381亿元,客(外)商投资317亿元。外商企业在我市投资和增资扩股势头看好。城市交通项目(三环路系统建设工程)、环保一期、天然气二期、西郊供热、陕西省植树造林西安子项目、日元赠款垃圾中转站等6个项目累计落实国外贷款4.12亿美元。全市进出口总额23.09亿美元,增长23.6%,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实施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营造“大绿”、“大水”工程初见成效。制定了《西安市“大绿”工程建设规划》,年内共完成造林6万余亩,其中,杜陵、灞河生态园、狄寨塬等城市周围营造片林5万余亩。绕城高速林带建成,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0万亩。完成了《西安市水利建设规划》,有序启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HT3〗氵〖KG-*3〗〖HT3〗皂河二期、石砭峪、红旗和零河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渭河生态建设工程、浐灞河综合治理工程按规划进展顺利,已建成4座橡胶坝,形成水面3600亩。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整治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城市污染综合治理。总投资7545万元的兴庆湖治理工程已经竣工。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已完工,垃圾场渗漏液处理工程即将验收投入使用。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工程已发展用户37万户。天然气加气站已建成并投入营运11座,动工建设7座,发展燃气汽车8423辆,其中新发展油气双燃料汽车4446辆。
    (六)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全年共安排社会事业重点项目27个。优质高中扩招、西安急救中心“120”指挥系统调试改造工程、烈士陵园改造工程、陕西秦岭植物园一期工程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加紧建设,列入市统建项目的新城剧场已投入使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率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6万人,增长2.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7万人,增长2.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3.4万人,增长15.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8元,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增长7.4%。开发城镇就业岗位6.94万个,增长15.7%。加大力度处理了一批城市拆迁遗留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非典和洪涝的双重考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看到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和水灾水患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重,受冲击较大的旅游业要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和水毁工程建设的任务相当艰巨。二是农民增收和城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三是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步伐还须加快,产业、企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不到位,投资环境还有待不断改善等。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加快发展和加大改革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0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达到108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可比增长15%,达到77.4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达到632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达到502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左右
    ——外贸出口总额(自营)增长4.3%,达到4.8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7%,达到2.9亿美元
    ——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增长79.1%,达到60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增长78%,达到2.6亿美元
    国内旅游人数增长25%,达到200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增长31.6%,达到125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达到8406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3008元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2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
    继续安排13.5%的增长速度,使我市生产总值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充分考虑了今年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政策环境以及我市自身的发展条件和内在需要。综合分析今年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经济虽然继续复苏,但出口难度有所加大;国内经济虽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但宏观政策已传递出通过微调来预防潜在经济过热的信号。从我市自身来看,自主增长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在条件不断趋于成熟。经过努力,今年我市经济仍有望在较高平台上继续稳定增长。
    三、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不断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安排部署,重点在国企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等五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认真贯彻《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3年基本完成全市国企改革的要求,对未改制的240户国有企业要加快重组、并购、转让等改制步伐,今年要力争完成70%的改制任务。二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继续落实省、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措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开展资本运作。依法取消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公平政策和待遇,优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力争今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42%以上。三是鼓励各类资金和市场主体进入我市市政公用建设市场,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投标,把市政公用行业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供应等推向市场。四是充分抓住西安作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选择一批电影放映、图书发行、艺术表演团体等转制为文化企业,组建西安文化产业集团。继续搞好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资源整合,全面完成事业机构改革任务。五是对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不再进行投资决策性质的审批。对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及限制类项目,政府主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其它项目改审批制为登记备案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策。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投资领域,社会资本均可进入。完善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配套细则,规范行政行为。
    (二)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壮大实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在“稳粮”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兴牧、优果、扩菜、扶特、增林”五业并举方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基地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1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65万吨,农业增加值实现51.5亿元,增长3.5%。从今年起,要重点抓好30个总投资为6.17亿元的基地建设项目,努力建成8个万亩以上规模的无公害蔬菜基地、9个万亩以上规模的果业基地、2个万亩以上规模的花卉基地和双万头奶牛养殖园及奶牛胚胎移植繁育中心。强化精品农业,扶持特种小麦、特种玉米等农产品优质化生产。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各种培训要达到45万人。树立用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的思想,把扶持龙头企业放在突出位置,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着力培育银桥、东方乳品、西安江海、西安牧童乳业、国维淀粉、摩尔农产品等一批农字号重点企业集团,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振兴计划”。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要实现402亿元,增长15.9%。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积极争取把西安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计划,提出并实施西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业建设项目,抓好总投资为161亿元、由50家企业承建的66个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认真抓好列入国家“双高一优”技改项目和列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的建设,支持中省在西安布点的工业项目和市属工业技改项目建设,确保全市107亿元的工业投资计划的完成,其中市属技改投资要达到46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2%。实施好西飞运七-200A飞机改进专项、陕鼓压缩机国产化、西安石油化工总厂清洁燃料工程、陕汽重型汽车、比亚迪汽车、海天天线移动通信、迪赛生物药业、东盛中药等一批重点项目。继续通过政策、服务、规划引导,抓好资金、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工作,培育和壮大8大主导产业、15个企业集团和32个名牌产品。
    继续壮大以商贸、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94.6亿元,同比增长12.3%。继续完善西安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编制好西大街、环城西路等重点街区和社区建设、旅游、物流、会展业等重点行业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服务业开发项目,加快西北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大明宫建材家居城、西五台旅游观光区、陕西现代物流配送示范工程、西北图书文化城、长安芙蓉园、大唐不夜城、雁塔国际文化广场、秦始皇博物园、兵马俑门前广场、骡马市商业步行街、御园生态旅游区、西安旅游集散中心等总投资为119.36亿元的51个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努力引导扩大消费需求,年内全面启动二手房交易市场,引导发展会展旅游、修学旅游、寒暑假旅游和农家游。继续加强农村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发和引导农村消费。
    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开发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对三个开发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其继续在园区建设、资金引进、产业壮大、体制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打造核心竞争力。高新区要加快构筑科技创业研发区、软件产业区、高新技术加工区和中央商务区等4大功能分区,力争实现生产总值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二期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小企业园、泾渭科技产业园建设,力争实现生产总值6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3亿元;曲江新区要突出旅游产业特色,把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力争完成投资15.5亿元,房地产销售收入实现2.5亿元。继续做好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申报工作,按照已经评估通过的航空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加快7个产业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8大类项目的前期准备和招商引资工作。各区县开发园区要发展鲜明的特色产业,承接大开发区功能转移,发展上下游产品,和大开发区形成互补对接。支持各县区与开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合作,加快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做好农村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农村沼气、农村水电工程和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工作。实施好国家已安排和将要安排的新丰、郭杜、狄寨、华胥、关山、秦渡等6个重点小城镇的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要与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结合起来。全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57亿元,增长13.8%,上缴税金达到8.8亿元,增长5.1%。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投资,继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着力改善投资结构,切实提高产业化投资的比重。一要加快重点在建项目建设。2004年安排重点在建项目120个,当年安排投资210亿元。千方百计抓好资金到位、工程进度、施工环境、工程质量、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工作。二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提前策划一批影响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大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力度,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2004年共安排重点建设“前期项目”50个,总投资358亿元。加快总投资为76亿元的城市电网二期改造工程、曲江水厂改造工程、漕运明渠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一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三要抓紧抓好80亿元的城市建设投资计划和25亿元的交通建设计划的完成。实施好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汽车、制药、食品、航天等为主的49个产业化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64.3亿元,推进工业化发展。四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债投向重点,下大力气抓好10类75个(拟争取国债资金23.7亿元)项目的申报落实工作。继续做好面向金融机构的重点项目推介活动。组织好我市和国家开发银行所签150亿元信用协议的项目实施。对已进入省工行、省农行等8家金融机构审贷程序的项目继续全方位提供协调服务。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出口,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
    2004年要继续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要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对去年4次大的招商活动所签的投资总额为228.5亿元、其中客(外)商投资184.9亿元的151个合同项目,要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尽早开工建设。对投资总额为152.6亿元、其中客(外)商投资131.8亿元的52个协议项目要设法转化为合同项目。千方百计地促进签约项目中的荷兰家乐福公司、美国巴特勒公司、德国汉高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湘火炬、上海邮通、华东电器、紫江电器、上海大华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西安。二要做好新批总投资为14.16亿美元、合同外资额为6.37亿美元的132个外商投资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落实好占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总数70%的93个工业项目和合同外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32个大项目。突出抓好欧洲城发展有限公司、日立永济电气设备(西安)有限公司、伊顿法士特(西安)有限公司、西安百特力邦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等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构建立体招商引资网络。精心组织赴北美、欧盟、港澳台、日韩等4大板块的境外招商活动,继续组织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3大经济圈的国内招商活动。建立一支懂外语、懂法律、懂经济、懂WTO规则的高素质招商引资队伍。四要切实抓好借用国外贷款工作。认真落实已签约的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3000万美元的西安市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工程、利用日本政府贷款8000万美元的西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利用亚行贷款2.7亿美元的西安城市交通项目(三环路系统),确保用好国外贷款。对利用日本政府贷款1.5-2亿美元的西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要加紧办理前期审批手续,确保今年一季度签约。并积极策划包装城市综合交通改善项目、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等后备外贷项目。五要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力培育机电、高新技术、绿色农业3大出口产品群,争取2-3家企业进入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重点企业行列,培育3-5个高新技术出口名优产品,培育10家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
    (五)认真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污染,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牢固树立“环境立市”理念,营造“天地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全年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项目21个,总投资27亿元,年度投资7.1亿元。一要加快“大水”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拦水造湖工程,今年再修建橡胶坝5座,新形成水面5000亩。加快引乾济石、渭灞生态环境建设、浐灞三角洲生态治理、浐河雁塔段防洪治理等工程建设,继续做好李家河水库项目的前期工作。二要加快“大绿”工程建设。按照我市已出台的“大绿”总体规划方案,分三年有步骤地实施总投资7.2亿元的百万亩都市森林工程。加快总面积为30.05万亩的“六片、八河、十条路”的绿化进度,今年再完成10万亩,完成投资6000万元。加快26.8万亩的秦岭北坡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44.34万亩的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建设。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债项目,完成7.75万亩的造林任务。三要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快城市容貌建设,加大市容治理投入。综合治理机动车尾气、油烟、扬尘、垃圾、燃煤锅炉等,开工建设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按照国家清洁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的标准要求,今年继续开工建设加气站9座以上,总数超过27座,新发展天然气汽车2283辆,总量达到10706辆。实现城区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不低于65%,力争超过238天,确保空气污染指数达到国家2级以上标准。
    (六)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以人为本,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力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4.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坚持把劳务输出当作一大产业来抓,搞好农民劳务技能培训,加快建立劳务输出培训基地,组织实施西安市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今年全市劳务输出要完成30万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快西安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落实工作。
    多渠道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落实好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实施已安排国债资金1.06亿元的19个社会事业项目建设。重点支持长安、灞桥、未央等3个大学园区建设。继续做好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改组,组建1-2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利用现有文化设施,精心策划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市广播电视中心、市新闻出版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继续支持文艺表演场所和“两馆一站”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市级医院的资源整合重组,完善农村三级卫生网建设。抓好市传染病院改扩建、市急救中心迁建、市儿童医院和第四医院改扩建等项目。进一步抓好长安、蓝田、户县、周至、高陵、阎良、临潼等7县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继续支持基层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县及乡镇计生服务站条件。积极创办体育产业,完善市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的设施和设备,切实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各位代表,2004年是我市全面树立和落实新的发展观的第一年,是实施“建强创佳”的重要一年,我们要认真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各项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完成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