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代表大会会刊 > 正文

关于西安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3年2月11日在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西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景俊海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4-06-26    来源:西安人大

 

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2年,我市经济运行保持了“增长快速、效益提高、物价平稳”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任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超过年度计划0.8个百分点,也分别超出全国、全省5.3和3.6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07 亿元,可比增长17.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6,保持相对平稳。2002年,我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三次产业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城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6%。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调减粮食播种面积22.3万亩,增加蔬菜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粮经种植比例由上年的7:3变为6:4,全年粮食总产192.4万吨,较上年略有减少,蔬菜产量152万吨,增长7.0%。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增长3%、6.1%和12%。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银桥”品牌实现了我省全国知名品牌零的突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节水灌溉、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进展良好。
    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37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工业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运行质量稳步上升,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98.97亿元,增长15.6%。去年,我市出台了“工业振兴计划”,并抓住入世后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和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提出了我市建立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初步思路,储备了一批现代制造业项目。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0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速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首次超过GDP增长,是我市最近几年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分别增长17%和10.3%,增幅均超过上一年度。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年商贸、餐饮业增加值92.83亿元,增长11.2%。信息、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咨询、中介、社区服务、体育健身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第三产业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优势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实力进一步壮大,开发区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去年我市列入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14项,共计获得国家投资1.06亿元,列入项目总数占全国的5%,争取资金占全国的5.6%,均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去年我市还申请到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资助项目88项,争取资金6000多万元。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30亿元,同比增长20.1%,和同类城市相比增长速度处于前列。
    作为我市经济增长点的开发新区带动作用日益增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步伐加快。高新区二期6.15平方公里的开发配套工程、软件园、电子工业园、长安科技园建设进展顺利,三期开发规划基本完成。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出口加工区动工兴建,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工业区。2002年两个开发区共实现GDP164.5亿元,占全市的20%,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32.5亿元,占全市的44%,占全市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9和9.0个百分点。作为我市旅游新增长点的曲江旅游开发区蓄势待发,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泾河开发区等园区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
    (三)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稳步上升,经济增长保持良好态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增长17.5%。尽管增幅有所回落,但这一增速是在上年增幅高、基数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比上年净增加50亿元,约占全省增量的一半。 
    继续狠抓资金筹措。去年又有 38个项目争取国家及省各类投资4.25亿元,其中国债资金3.29 亿元。国债投入有效带动了民间投资和信贷资金投入。去年非公有制单位完成投资120亿元,增长40%,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274.5亿元,增长25.8%。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增长14.7%,实际借用国外贷款3000万美元 ,增长99.1%。全年加大了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小型、专业、多元、务实的方式,首次策划包装了一批重点项目到上海等地举行重点项目招商融资推介会,首次举行了西安地区金融机构与重点项目单位面对面的融资贷款推介会,落实了一批项目的建设资金。通过经营城市融集建设资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去年我市已研究提出了《西安市土地收购、储备、使用权招标、拍卖试行方案》、《西安市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西安市城市供排水经营方案》、《省道107环山公路利用沿线土地开发筹集建设资金的意见》等四个方案。其中土地市场化出让方案和107环山公路沿线土地开发意见已由市政府批准开始实施,已有多宗国有土地和广告牌位等被成功拍卖,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继续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加大了重点建设项目协调力度,年初确定的86个重点在建项目大多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或基本完成项目30个。城市电网改造、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西大街拓宽改造、钟楼盘道改造、西安-汉中高速公路西户平原段等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工,康鸿陶瓷变压器、西古光纤光缆、美辰制药等工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加大了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力度,一批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工程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近3000万美元已签约;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利用日本政府贷款8000万美元已签约,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计委,预计日元贷款2.3亿美元;城市交通项目(三环路系统建设工程)拟申请亚行贷款2.5-3亿美元,已被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列入2003年亚行贷款备选项目计划;中国旅游商品基地和中国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计委。 
    消费需求稳步回升。一系列启动消费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9.4亿元,增长11.9%。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地区外贸出口总额11.25亿美元,增长28%,其中市属自营外贸出口额3.25亿美元,增长16.5%,进一步扩大了自前年底开始出现的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乡居住环境继续改善
    进一步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沿河流和公路两边的绿化林带、水土保持工程和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绿色通道、重点防护林、渭皂河三角洲绿化、种苗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33.6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5%。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主干道和重要旅游景点周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一定成效。总投资7545万元的兴庆湖治理工程,产、灞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总投资6.8亿元的绕城高速公路生态林带已开工建设。城市广场建设、绿化美化工程成效明显。
    (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
    突出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84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1元,增长6.07%。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去年市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2.43亿元,增长23.9%。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0万人。
    各项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全面繁荣。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去年全市专利申请登记量1702件,获得专利授权1002件,其中发明专利497件,登记市级重大科技成果104项。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去年共完成848 所学校的危房改造,改造面积91.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73亿元。积极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启动“大学城”工程。启动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农村卫生院、保健院、防疫站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市歌舞剧院和儿童艺术剧院排练场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
    各位代表,2002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十分稳固;县域经济发展不快,农民增收缓慢;失业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利用外资规模偏小,投资环境仍存在许多问题;企业改制尤其是中小企业改制还不够理想等。这些问题应引起全市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加快发展中逐步解决。
    二、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按照市委十届二次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考虑与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建强创佳”目标相结合,2003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4.6亿元,增长13.5%。相应的其它主要指标预期为:
    ——地方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达到65.01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8.5%,达到400.5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13.0%,达到462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持平;
    ——自营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率7%,达到3.48亿美元;
    ——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15%,达到2.3亿美元;
    ——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增长率11.5%,达到82.51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11.4%,达到3.56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8.5%,达到779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6%,达到2799元;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03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
    13.5%的增长速度,是我市“九五”以来确定的最高的一个年度预期目标,它充分考虑了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我市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关于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会都作了充分阐述,总体上存在许多有利机遇。另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市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内在条件,尤其是市委提出的“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以及确保“双十三”,力争“双十四”、“八翻番”的宏伟目标,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全市人民的精神,全市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因此,今年我们完全有可能发展的更快一点,更好一点,13.5%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在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中,必须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依托我市科技优势,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和“科技创新计划”,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培育财源的产业化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把发展思路和规划转变为加快发展的现实。
    (三)支持开发区发展。全市上下全力支持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二次创业,扩大新区规模,建立特色园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四)做强县域经济。要依靠政策引导,依托民间力量,千方百计扩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和区县财力。
    (五)促进创业、扩大就业。把改善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做好创业和就业工作。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环保工程,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三、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加大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保持投资需求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3年,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5亿元,增长18.5%,其中安排市级重点在建项目168项,当年总投资24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7%。2003年,要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第一,认真落实我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出台拆迁安置补偿办法。坚持并完善重点建设项目市级领导分工联系制度、项目主管部门目标责任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第二,建立企业策划项目、部门组织项目、计委搭建融资平台机制。所谓融资平台,一是走出去有组织地举行专业化招商活动,解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不足问题;二是要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重点建设项目,推动金融机构与项目单位合作;三是要组织项目争取国家及省上资金支持。第三,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奖励机制。通过拨付重点建设项目专项工作经费,激励各项目责任部门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组织工作。第四,加快重点在建项目进度。对火车东站立交工程、高架路一期、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西郊集中供热工程等续建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对于2003年计划新开工项目,要加快项目准备和协调,争取尽早开工。要打通城市东西出入口、贯通二环路、拓宽改造交通拥堵点、消灭市区断头路、开工建设南二环立交桥、疏浚治理皂河、改造城市供排水管网,加快高新区三期、经济开发区二期建设,开工西安-安康高速公路西安-柞水段、西安-合肥高速公路蓝田-商州段,开工临-蓝、蓝-柞公路蓝-葛段等县际公路,加快启动三环路、城市环保一期等项目建设。第五,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今年安排市级重点前期项目80项。在继续做好城市环保二期和一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策划并着手启动西安铁路枢纽、城市外围县际快速干道、产灞经济带、城市中央商务区、秦岭北麓风景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国旅游商品基地等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加紧南水北调和秦岭北麓后备水源地的策划工作,加快李家河水库、引乾济石、引胥,济黑、引金济灞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落实各区县、各部门以及项目法人单位的前期工作目标责任制。第六,加大力度继续争取国债资金。结合我市实际,要尽快包装我市的县际公路、县城电网改造、区县供水、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等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上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债资金支持。
    (二)加快实施城市经营战略和城市生产力布局调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把加快城市经营方案的启动实施作为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第一,加大力度实施土地储备和拍卖,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调整用地结构,扩大产业用地比例。第二,按照经营城市的思路,加快启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供排水、107环山公路建设。第三,加快政府及各部门拥有的酒店、影院及文化、体育、会展设施的股权拍卖。第四,加大经营城市宣传,培育经营城市队伍,帮助项目单位及区县部门策划城市经营方案,加快城市经营步伐。
    着眼于“西安-咸阳经济圈”的发展和西安“建强创佳”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城市规划,用经营城市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思路加快生产力布局调整。第一,以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为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加工工业和装备工业,支持区县工业园区发展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心城区要采用“腾笼换鸟”的方式,调整提升产业档次,特别是要鼓励工业企业转移至各开发园区,腾出发展空间。第二,逐步形成产业区域布局的圈层结构。中心城区发展金融、商贸、房地产、旅游产业;近郊区县发展都市城郊农业;沿山区县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服务产业。第三,政府统一规划,成片改造危旧街区。要把危旧街区改造与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城市水面建设相结合,与酒店写字楼、商贸设施、地下停车场建设相结合。
    继续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我们要切实对市民的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负责。第一,从2003年起,设立平原绿化专项资金,实施平原绿化工程,在城市周围大面积植树造林。从周至沿渭河至灞桥临潼建设“U”型生态林带,在灞、产、沣河两岸建设沿河生态林带,在九条主干道两侧建设防护林带。今年要配合省上实施绕城高速生态林带工程,完成征地和园林化景观及森林保护体系等设施建设;加大平原绿化力度,在郊区大面积种植商品林和经济林,特别是鼓励建立苗木基地,种植优质果林和速生丰产林。灞柳生态园一期工程要完成占地5000亩的生态植林绿化,确保年内竣工。雁塔区要继续加快杜陵万亩生态林建设,阎良区要继续加快森林城市工程建设。加快秦岭北麓植被恢复和25度坡地退耕还林。力争用3-5年时间使我市成为四季常青的园林化生态城市。第二,设立拦水造湖专项资金,实施拦水造湖工程,支持各区县在统一规划下,沿灞河、产河、涝河、沙河建设梯级橡胶坝,拦水造湖。产河雁塔段今年要修建河堤路2公里,完成300亩湖面的周围绿化,完成投资1800万元;在灞河入渭交汇地带建设大面积人工湖,灞河入渭综合治理工程今年要进行堤防和橡胶坝施工,完成投资6000万元。要通过城市水面建设,营造城市生态小气候。第三,鼓励房地产大盘开发项目建设浅水人工湖,营造居住生态小气候。第四,严格按照秦岭自然风景区规划进行保护性开发,控制建设别墅区,严禁小矿山开采,保护好秦岭水源地和生态环境。第五,鼓励发展使用清洁能源,治理机动车尾气,清洁燃料汽车推广工程要开始实施。加快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大气、水和垃圾污染。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区县财政收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区县财力的重要举措。2003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快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乡村道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渭河中游治理等项目建设。第二,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近郊都市农业、远郊城郊农业、沿山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兴牧、扩菜、优果、增林、扶特”五业并举,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植被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第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农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奶畜、果品、苗木、花卉等产业化发展。在临潼、阎良、高陵、灞桥、户县等近郊区县积极发展奶畜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沟通,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对农户小额贷款的扶持措施。为了更有效地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特别要动员和引导城市企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参与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建立农副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和建立种植、养殖基地。第四,结合星火计划,加快各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第五,结合区县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城镇化步伐。积极支持新丰、关山、郭杜、狄寨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阎良、蓝田等七区县供水工程及区县气化工程。第六,加快现代农业开发区以及农业示范园建设。建设“万亩猕猴桃有机生产示范园”、“千棚设施蔬菜示范园”、“百头奶畜集中养殖示范小区”。第七,继续抓好以工代赈、温饱工程、农村人畜饮水解困等工程。第八,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四)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努力把我市建成西部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第一,要壮大以重点企业为支撑的交通运输设备及零配件制造产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产业、软件制造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产业、成套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食品饮料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最终形成八大优势行业。第二,积极培育彩虹、西电、东盛、西飞等十五个企业集团以及“秦俑”、“标准”、“利君”、“开米”等32个名牌产品。第三,要积极争取国家计委即将启动的发展现代制造业专项资金支持,抓住今年国债投向支持技术改造的契机,包装一批工业技改项目,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工业改组改造。第四,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五,鼓励社会各界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不断完善投资创业发展机制,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国家今后重点支持发展的方向,我市要积极抓住这一政策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第一,加强全市服务业的规划领导和组织协调,编制好重点街区、重点领域的服务业发展规划。在城区建设“中”字型商业街区;在城乡结合部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商贸设施;在人口密集区建设一批便民店、超市和连锁店。第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安信息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以西安国际展览中心为龙头,整合展览业现有资源,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发展会展服务业;结合县城和小城镇发展规划,扶持乡镇发展服务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结合大学城建设,积极扶持发展高校后勤服务业;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第三,加大项目策划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支持。
    (五)加快开发新区二次创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要求,支持开发新区二次创业。第一,加快高新区5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科技创业研发区、软件产业区、高新技术加工区和行政商务区等功能分区。第二,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小企业园、泾渭科技产业园及二期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大幅度降低各开发园区产业用地价格,吸引大项目入区。第四,鼓励两个开发区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计划。第五,支持开发新区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在全球配置资源,形成开放经济体系。
    围绕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领域,培育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按照国家确定的十二大高技术工程,以及20个重大产业化专项、“西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思路,积极组织项目的策划和申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实施软件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好国家软件产业园,支持培育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软件开发生产企业,壮大我市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软件产业。实施“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技术创新工程计划”,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520亿元,增长20%以上。
    (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壮大旅游产业
    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旅游秩序整顿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第一,要在“西安-咸阳经济圈”的大背景下启动修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中,实现与咸阳市的协调、互动和双赢。尽快完成西安秦岭自然风景区保护开发规划和产、渭、灞三角洲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编制。第二,加快西安御苑工程、楼观台宗圣宫遗址修复和建工路翠宝旅游购物一条街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大明宫御道广场的设计方案,争取早日实施。抓紧中国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的前期工作。第三,加快对兵马俑、秦始皇陵等原有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尽快完成对大雁塔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第四,建设功能完备的旅游服务咨询系统,筹划建设西安游客接待服务中心。
    (七)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完善投资环境目标责任制,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参与招商引资的观念,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积极扩大对内对外两个开放。第一,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该下放的管理权限完全下放,可以实行备案制的不再搞审批。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第二,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治理“三乱”,从严查处各种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在全社会培养和树立诚信意识。第内。
    三,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更多地举办小型化、专业化招商洽谈活动,积极尝试网络招商、委托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新型招商引资方式。做好今年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的项目准备工作。第四,积极包装项目,多方争取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各种境外贷款。第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扩大劳务输出,鼓励我市企业到境外投资。
    (八)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通过鼓励创业,加快经济发展,扩张经济总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造扩建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加强再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支撑体系。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为依托,搞好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建设。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力争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多渠道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树立市场意识,促进体制创新,盘活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结构调整,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创建西部文化教育环境最佳。第一,继续加快教育发展,扶持民办教育,引导高校区域性开发新校园和生活区。第二,继续在预算内安排一定资金支持文艺表演场所和“两馆一站”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新城剧场,改造装修易俗大剧院。第三,加强市级医院的资源整合重组,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完善农村三级卫生网建设。加快市儿童医院改造扩建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继续在预算内安排一定资金,支持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县及乡镇计生服务站条件,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县。第四,加快市广播电视中心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第五,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完成市全民健身运动中心项目建设。
    总之,为了推动今年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我们要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突出科技、教育优势,把科技产业做大,把工业做强,把旅游做精;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动生态建设计划,让绿草覆盖社区,让森林包围城市,让绿水环绕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