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2014 > 会刊公报 > 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发布者:赵东洋    发布时间:2014-03-10    来源:西安人大

——2014226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雷英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11124,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了《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实施以来,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显著增强,城市建设特色不断彰显,国际化大都市骨架逐步拓展,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了《纲要》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一、《纲要》总体实施情况

“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两块短板求突破、多措并举惠民生、创新管理促和谐”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体系,着力构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提升改革开放水平,保证了《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较好地推进和完成。

(一)坚持加快产业发展、做大经济总量不动摇,在壮大经济规模的同时,注重短板突破,注重结构优化。

坚持把渭北工业区建设作为弥补工业短板、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强化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按“一类一策”发展思路,以支持区县特色产业发展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切入点,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加快推进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聚集区建设为支撑,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坚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总体目标不动摇,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注重提升城市功能,注重优化产业布局。

本着“新老分治”的分区建设方针,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大城市骨架。相继启动了纺织城、大兴区域、土门区域及幸福林带区域等老城区改造,把老城区的工业企业迁出,改变老城区二三产业交织发展的混杂格局,形成以三环为分界的“内三外二”的产业发展新布局。通过“五区一港两基地”、渭北工业区及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与文化产业点状分布区的开发和建设,为面向全球聚集资源、调整全市产业布局、优化和提升城市功能提供新空间,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

(三)坚持发挥优势、凸显特色不动摇,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彰显历史文化,注重现代开放搞活。

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在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上,合理继承和发扬隋唐以来的城市格局,形成具有中国都市传统的“九宫格局”空间布局模式,在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的前提下凸显古城风貌。通过加快推进汉城湖、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等工程建设,深入挖掘秦汉唐文化的当代价值,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世界接轨,营造开放、包容、现代的城市氛围,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城市建设风貌。在新区建设上,充分体现现代、国际、生态理念和元素,凸现了西安新时代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四)坚持立足两个市场、聚集资源不动摇,在扩大开放的同时,注重区域联动发展,注重引进来走出去。

既注重对内开放,着力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加强与省内、欧亚大陆桥沿线城市深层交流与合作,构筑区域间互利共赢发展新格局。也注重对外开放,加快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韩国三星、美国强生等项目成功落户西安,全球生产要素进一步向西安聚集。市政府还积极策划在中亚建设“长安产业园”,为西安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着力打造内陆开发开放高地,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五)坚持提升城市管理、服务社会民生不动摇,在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打造美丽西安。

始终将民生和社会事业摆在全市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优化城市服务环境。持续做好十件惠民实事,深入实施重大民生工程,让群众生活“放心”;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让社会保障“暖心”;加快实施西安境内国道连接工程,着力推进缓堵保畅,让群众出行“舒心”。加快实施八水润西安、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工程,美丽西安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纲要》确定了29项主要指标,23项能够顺利完成。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等8项可以提前完成;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镇化水平4项指标完成较为困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公有制经济比重2项指标未达规划进度(详见附件)。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884.13亿元,增长11.1%,年均增长测算为12%左右,增速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比“十二五”规划目标13%1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1.98亿元,增长26.5%2015年预计达到600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500亿元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34.56亿元,增长21%2015年预计达到7750亿元,能够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8.02亿元,增长14%2015年预计达到3200亿元,年均增速测算为15%左右,比规划目标低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2%左右,服务业就业比重可提高2个百分点;预计“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大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二)科教水平快速提高

2013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测为5.25%,到2015年,能够实现5.5%的规划目标;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有917家,预计到2015年,可达到1500家;我市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为4.0件,已提前超过2.6/万人的规划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测为93%,预计可以提前实现201595%的规划目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测为11.47年,已超过11年的规划目标。

(三)资源环境明显改善

2012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降低6.95%,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了8.43%,“十二五”期间,能够实现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3%的目标。2012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较上年累计削减8.85%4.66%11.72%-0.04%,其中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指标提前三年完成,氨氮排放量减少指标基本实现时间和任务同步,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指标暂未达到规划要求。2012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实际降低8.31%,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降低25%的目标;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实际为0.66,提前实现了0.65的目标;森林蓄积量313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5%,到2015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3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可达到4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绿地率均可达到规划目标;空气质量好于或达到二级天数可以达到省政府的要求目标;到2015年,耕地保有量力争保持在425万亩以上。

(四)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858.81万人,预计2015年达到87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到2015年年底能够控制在4.5%以内;截止20135月,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9.72万人,到2015年年底,能够完成五年累计增加城镇就业人数60万人的目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已提前达到95%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可以实现五年翻一番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一番目标有一定困难。

三、重点领域任务完成情况

《纲要》提出的“构建特色鲜明的都市框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板块经济发展、构建创新型城市、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等各项任务积极稳步推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不断进步。

(一)大都市空间格局初步显现

按照逐步实现主城区与城市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形成一城多核、山水同构、组团发展,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体系结构要求,确立了主城区、3个副中心、5个组团和60个重点镇的城镇体系。两年多来,主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标准显著提升,商务商贸、研发创新、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卫生等城市主导功能进一步加强。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5个城市组团特色突出,小城镇集聚作用更加明显。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门户枢纽,完成了第二跑道、第三航站楼以及配套设施建设。2013615,西安—赫尔辛基航线正式开通,成为西北地区首条直达欧洲航线。增加国内航班密度,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连通国内外90多个城市近200条线路的航空网络,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铁路北客站投入运营,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建成通车,三号线、四号线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新建、拓宽、改造一批城市路桥和背街小巷,人均道路面积明显增加。坚持公交优先,加快公交都市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加大公交运力结构调整步伐,开通、调整公交线路68条,新增出租汽车1353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建设,公路长途客运与铁路、地铁、城市公交等交通方式衔接更加顺畅。

2013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00万户,IPTV、数字电视和手机电视等三网融合业务超过750万户,宽带网络实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