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2006 > 会刊公报 > 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2005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06-18    来源:西安人大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

西安市2005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西安市财政局局长  肖西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今年2月召开的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出了《关于西安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最近,省财政厅对我市2005年财政决算进行了批复。现在,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将西安市2005年财政决算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05年财政决算情况

()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783210万元,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988600万元。经省财政厅核准,在预算执行中,上级下达专款78280万元,2004年结转到2005年继续使用的资金53293万元,执行中列收列支及专款专用收入等43133万元,经上述调整后,全市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163306万元。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39703万元,完成预算的1072%,比上年可比增长158%。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029148万元,完成预算的885%,比上年可比增长178%。各收支项目的具体执行数额与我向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汇报的执行数额完全一致。

2005年全市财政决算结果是:全市地方财政收入839703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467451万元、调入资金427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79188万元,总收入为1490621万元。全市财政支出为1029148万元,加上解支出170481万元、区县增设预算周转金200万元、调出资金2758万元,总支出为1202587万元。收支相抵后当年结余288034万元,减去应结转到下年继续使用的基金结转202138万元、一般预算结转69962万元、上年底累计赤字2819万元,全市当年净结余18753万元,累计净结余为15934万元。

()市级财政决算情况

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市级财政收入预算为416260万元,省级收入下划区县后,经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市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调整为401560万元。市级支出预算年初批准数为601000万元,经省财政厅核准,在预算执行中,上级下达专款53511万元,2004年结转到2005年继续使用的资金49126万元,执行中列收列支及专款专用收入等4409万元,经上述调整后,市级支出预算为708046万元。2005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6752万元,完成预算的1063%,比上年可比增长119%;财政支出完成582830万元,完成预算的823%,可比增长211%。市级各收支项目的执行数额与我向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汇报的执行数额完全一致。按省财政厅批复的决算,2005年市级财政决算结果是:地方财政收入42675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06159万元、下级上解收入23374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1826万元,总收入为1128486万元。市级财政支出582830万元,加上解上级支出132942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56055万元,总支出为871827万元。收支相抵后结余为256659万元。减去应结转到下年继续使用的基金结转191728万元、一般预算结转65165万元、上年底累计赤字7206万元,市级当年净结余6972万元,累计净结余为赤字234万元。

2005年,全市和市级财政平衡情况好于往年,这主要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二、2005年财政主要工作回顾

2005年,我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市工作重点,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四化”发展理念,强化收支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监管,财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财政收入规模迈上新台阶

2005年,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31%、154%、291%、152%。在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完善税收属地征管制度,推进收入征管信息化建设,深化有奖发票改革,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契税直征,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下大力气组织收入。经过各级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市委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市人大确定的收入预算。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39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58%。换算为2004年老口径,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178亿元,增长154%,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0249亿元,增长231%。

()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支持经济发展。全年共拨付国债及建设资金358亿元,支持基本建设项目417个;争取城市基础设施贷款4972亿元,完成财政城建投资1962亿元,保证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造等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投资环境;争取并筹集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45亿元,重点支持了全市五大优势产业和“四区一基地”发展。二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完成了市食品总公司、化工原料批发公司等35户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准等财政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完成了市基投公司资产整合重组过程中15个企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划转;筹措18亿元财政资金注入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充实资本金,为市属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和战略重组奠定了基础;争取并安排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资金5912万元,支持粮食企业改革;组织开展了第二批中央在我市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完成了55户企业移交人员、资产、费用等基础数据的核对确认,完成了西安铁路局系统24所中小学、幼儿园和3所医院的接收工作。

三是加大支农投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完成财政支农支出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重点支持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大绿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向7个粮食直补区县81万种粮户发放直补金3776万元,将原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承诺提前兑现,农民税费负担在前三年减少177亿元的基础上再减12亿元,402万农民实现了农业税零负担;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60元,比上年增长101%。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取得新突破

建立并实施“两保两挂”和收入上台阶激励政策、“三奖一补”制度,下达奖补资金10086万元,比上年增加7522万元;筹措并下达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3550万元,用于弥补困难区县免征农业税和提高村级支出标准增支缺口;下达新增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860万元,用于解决周至、兰田两个财政特困县的收支缺口;继续实行工资发放定期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统发制度;加大资金调度力度,在确保困难区县当年工资发放的同时,消化2000年以前历史陈欠工资4283万元,占全部陈欠工资总额的602%,初步形成了省、市、县联动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长效机制。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我市县乡财政解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7个困难区县人均财力达到173万元,比上年增加027万元,增长156%,财政平衡状况明显好转,一般预算实现累计净结余2868万元,是近年来平衡状况最好的一年。

()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断优化调整支出结构,保证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重点支出需要。2005年,全市预算内社会保障支出49264万元,比上年增长325%,重点保证了城市低保、就业补助、抚恤安置、社会福利、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资金的需要。通过财政专户拨付资金14495万元,保证了39890名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拨付资金6161万元,保证了21615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取基本生活费;筹措资金6410万元,支持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八项政策在我市顺利实施。教育支出141076万元,比上年增长167%,重点保障了教育基础设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卫生支出48365万元,比上年增长233%,重点支持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24244万元,比上年增长305%,重点支持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文物保护维修、全民健身广场等项目的建设。此外,还拨付专项资金317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基层计生站基础设备条件,实施节育技术服务,为部分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双女绝育户办理养老保险等。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50个山区乡镇集体福利设施改造补助;投入资金2350万元,用于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看守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山区乡镇干部和基层公安、司法机构工作生活条件。

()财税改革迈出新步伐

研究制定了新的收入预算管理和征管缴库办法,按照属地原则接收和移交省下划管户,调整理顺金融保险行业市与区县的分配关系,顺利实现了省对市新老体制的衔接;按照中、省调整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精神,对我市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进行了相应调整,地方财政出口退税负担明显减轻;确定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检察院等27家预算单位为首批改革试点单位,于200510月底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现了市财政局与人行、代理银行、核算中心、试点预算单位的网络连接,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财政资金运转效率显著提高;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清理工作,加强了对各级财政供养人员的动态管理,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继续推进政府统一采购制度改革,制定了西安市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开发并实施了政府采购网络管理系统,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2005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达535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034%。

()财政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按照统一部署,完成了中省收费项目清理工作,取消了16个部门的35个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组织开展了2004年收费项目和财政票据年审工作。对173户执收执罚单位实施了专项审计。开展了义务教育收费、交通运输管理收费、卫生医疗收费、民办学校收费等收费项目的专项检查。对困难区县财政收入征管质量及工资发放情况、涉农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及财政收支情况、西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情况、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09个,审定投资1838亿元,审减额239亿元,审减率1153%。对全市188户单位进行了《会计法》执法检查。在全市十个涉农区县154个乡镇、街办设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962%的行政村实行了村帐乡代管。对全市14个会计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专项检查。

各位委员,2005年,我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围绕财税工作目标,狠抓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财政支出保证了各重点领域支出的需要。回顾2005年的财政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收入结构不合理,工商税收所占比重偏低。2005年,全市工商税收仅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19%,而发达地区工商税收所占比重一般都在85%以上。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许多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保障力度仍需加强。三是政府债务逐步进入还款高峰期,偿债压力增大,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财政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紧缺和铺张浪费现象并存,财政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早解决。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践行“四化”发展理念,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扩大税源税基,壮大财政实力;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公共卫生、城市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理财思路,加强追踪问效,强化监督检查,尽最大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