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大网欢迎您!
当前时间为: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2004 > 会刊公报 > 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2003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整改情况的报告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4-06-25    来源:西安人大

 

                     市政府秘书长  郭学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七、九、十、十一次会议对我市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等项工作提出审改意见,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进行认真落实整改,取得一定成效。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审议意见的落实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对我市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我市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总体是好的,是顺利的。全市除莲湖区北关村等8个村外,基本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对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市政府采取四条措施,切实加以整改。一是加大督查指导力度,采取领导包村及“一村一策”等措施抓好尾留村的选举工作。二是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增强村级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组织30多名基层优秀村委会主任到河南南街村、山东栖霞村等全国村民自治先进村考察学习,市、区县、乡镇三级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00多期,培训村组干部3万多人次。三是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做好换届选举的善后工作。完成了对灞桥区牛角尖村、长安区内苑村等严重选举问题的查处工作,推广阎良区村民自治成功经验,提升了全市村民自治水平。四是认真总结换届选举经验,完成了村民自治制度汇编,印发全市农村,同时对完善选举法规制度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为我市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关于对我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其生产总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9.3%,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规模和速度,还是运行质量和效益,都存在很大差距。针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市委、市政府在1998年出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等18个相关部门制定了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配套措施,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依据。根据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市政府加大了对这项工作的宣传,整理编辑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汇编》,举办了两期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培训班,培训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及有关企业负责人400多人,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政策、思想基础。同时,强化服务意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举办了市级有关部门、区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三乱”等影响、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针对目前非公企业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召集有关银行进行了座谈和协调。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组建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之中。
    三、关于对全市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市政府一是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先后破获了反动信息及邪教组织案件27起,成功处置包括去年10月30日事件在内的各类群体性事件884起。开展了“春雷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气焰。2003年,全市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26.2%,破案率上升5.8%,均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茅。二是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和各项措施,建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抽调民警900余名,投入700余万元,装备了64辆GPS巡逻车,在全市开展了网络化巡逻。初步建立了二、三级网络化防控体系,治安管控能力有新的增强。全市572个社区设立了警务室,3112个行政村配置了治安中心户长。三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狠抓了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训练条令》和《纪律条令》的贯彻落实,涌现出了长安路派出所和祝选朋等一批全国级先进单位和个人。就警力编制、经费装备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防患于未然,2003年全市未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四、关于对强化药监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药品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目前药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要求,以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目标,不断提高药监队伍的政策水平和法律、专业知识。进一步加大药品监管力度,认真分析当前药品市场动态,紧紧依靠群众,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扰乱医药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批,查处一批。对于区县药监分局人员编制及办公条件问题,市计委、市编办、市人事局等部门已列出计划,逐步解决。对于全市医药经济发展问题,市政府已组织人力开展调研,并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GMP、GSP认证进程,确保我市医药经济健康发展。
    五、关于对西安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工作,针对我市规划相对滞后的问题,启动了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编修工作。完成了城市分区、中心市区快速干道和城市综合交通等10大类160项规划任务。加强了对西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工作。成立了规划研究中心,邀请吴良镛等10余位规划专家对我市规划及政府选址方案进行了研讨。深化细化了城市雕塑体系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国际招标。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确定2004年为城市规划落实年,增加规划审批透明度,力争使违法建设发现率达到100%,处理率达到90%。  六、关于对我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2003年,我市遭受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按照省市委的部署,市政府坚持“两手抓”,采取“四增一补”的措施,夺取了经济发展和防非抗灾的双胜利。一是项目带动战略作用显著,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比年初计划增加近8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年初确定的168项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41亿元,一批工业产业项目加快实施,全年有17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技改计划,总投资15.1亿元,是近年来最多的。全市建成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项目48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50.3%。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预期成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2:47.5:47.3,二产所占比重自1990年以来首次超过三产。2003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92亿元、447亿元和,444.2亿元,增长1.3%、17.4%和11.3%。旅游业恢复与发展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前列。三是开发区和区县经济活力增强,实现了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全市有9个区县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区县经济总量占全市的43.5%,比上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高新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214亿元,占全市的22.8%,曲江新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投资14亿元,大雁塔北广场建成开放,“曲江新城”已初具雏形。四是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教科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共安排社会事业重点项目27个。全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全市用于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达到7.01亿元,增长22.2%。
    七、关于对实施《西安工业振兴计划》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2003年,是全面组织实施《西安工业振兴计划》的第一年,针对人大的审议意见,市政府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组织实施《西安工业振兴计划》。重点支持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对《西安工业振兴计划》中15个大企业、32个主导产品、60户重点企业做好监测、服务工作。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14.76,同比提高6.0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并实施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基本完成了西安电机厂等13户国有企业改制,西安民生、陕解放、西京饭店等国有产权成功转让。完成了市体育中心、“三园一区”工程及西安动物园的整体划转,全年共发展股份公司6家。加快实施名牌战略。2003年,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标准”牌工业缝纫机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新认定“西安名牌产品”29个。全年西安名牌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69.3亿元,出口创汇841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2%,创历史最高水平。
    八、关于对市人大代表评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法行政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市政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城镇企业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退休审批预报制度,解决了劳动者的统筹保险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和民营企业职工的“三金”交纳问题。全市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分别
达到95.78万人、123.4万人和127.1万人。工伤保险实施准备工作正式启动,《西安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即将出台。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制定并实施了《西安市劳动力市场管理实施意见》,狠抓了劳务中介、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三个环节,清理和取消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有关文件和不合理收
费,建立了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机制。加强劳动执法队伍建设,批准成立了西安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全市劳动监察网络体系即将形成。
    九、关于对市人大常委会检查《土地管理法》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土地资源管理中出现不少问题。按照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不断增强国土资源对经济建设的保障能力。认真抓好用地预审和各类建设用地审批环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加快起草征地政策文件,研究制定加强征地管理法规。
其次,稳步推进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工作,依法提高政府供地的市场化程度。认真开展土地收购储备,严把登记关口,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资产价值。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市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数量比往年大幅增加,达到39宗,出让面积19739亩,土地收益31.83亿元(其中市本级7.07亿元),分
别是2002年的5.5倍、6.6倍和0.5倍。再次,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机制。建立了土地违法违纪案件的快速发现机制和分级查处机制,在市国土房管局增设了“执法监察处”,成立了“执法监察队”。全市撤销各级各类开发区43个,对一批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进行了处罚和曝光,收到明显效果。
    十、关于对我市基础教育校点布局调整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现行学校格局已无法满足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此,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框架,结合城区、城郊以及郊县不同区域的发展和人口分布特点,抓紧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积极准备制定区县规划。同时,按照市人大提出“设立中小学布局与结构调整专项资
金”的要求,在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投资,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建设的同时,在财政预算中列支200万元专款用于布局调整工作。
    十一、关于对我市财政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
        (一)针对市人大对我市2002年财政决算情况和2002年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我市按照“两个务必”、“开源节流”’和“保重点,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认真做好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一是定期召开财、税、银联席会议,分析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完成进度,及时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了全市财政预算顺利执行。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贯彻执行“两手抓”方针和“四增一补”的工作措施,全市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达23.07亿元,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的聚合和放大效应。三是强化征管,实行了地税的属地征管,初步建立了“属地征管、集中征收、一级稽查、责任明确”的税收征管新模式和稳定的税收增长机制。同时,完善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在饮食、娱乐等7个行业实行了有奖发票改革,调动了各级加强征管、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四是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监督检查。全年完成财政投资项目评审69个,评审投资总额7.22亿元,审减率9.6%。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政府采购金额1.73亿元,资金节约率为9.02%,促进了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五是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将经贸、外贸、人事等部门的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及育林基金、水资源补偿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将市级70户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租赁收入纳入财政收支统管,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21项,推动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2003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地方财政支出77.4亿元,比上年21%。
     (二)针对人大常委会对200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及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审计法》,不断加强审计监督力度,扩大审计范围,在审计过程中,积极配合,认真查找问题和原因,保证了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它财政收支的正常、规范、安全运转。
     (三)针对市人大对我市农村税费改革情况审议意见,市税改办各成员单位已于今年2月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目前,落实审议意见的措施已经准备就绪,待市农村税改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后汇总上报。
    在落实整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工作中,市政府领导和市政府各部门是重视的,态度是积极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全市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市政府将在认真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